【摘 要】
:
约90%的金属结构件在服役过程中发生疲劳失效,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损伤性能对保障其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均匀结构金属材料普遍表现出高周疲劳强度和低周疲劳寿命的倒置关系,这与其拉伸强度-塑性的倒置及循环塑性应变局域化密切相关。粗晶(CG)材料疲劳极限低,但疲劳寿命高,而超细晶(UFG)材料疲劳极限明显提高,但疲劳寿命有限。梯度纳米晶(GNG)结构是一种表面纳米晶逐渐过渡到芯部粗晶的晶粒尺寸呈空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90%的金属结构件在服役过程中发生疲劳失效,提高金属材料的抗疲劳损伤性能对保障其安全服役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均匀结构金属材料普遍表现出高周疲劳强度和低周疲劳寿命的倒置关系,这与其拉伸强度-塑性的倒置及循环塑性应变局域化密切相关。粗晶(CG)材料疲劳极限低,但疲劳寿命高,而超细晶(UFG)材料疲劳极限明显提高,但疲劳寿命有限。梯度纳米晶(GNG)结构是一种表面纳米晶逐渐过渡到芯部粗晶的晶粒尺寸呈空间梯度分布的特殊结构,表现出良好的强塑性匹配和优异的高低周综合疲劳性能。这种多尺度非均匀结构的微观结构参数众多,如梯度纳米晶体积分数、芯部微观结构、梯度顺序及结构梯度大小等,然而,复杂结构参数对疲劳性能及循环变形行为的影响规律目前还不清楚。此外,梯度纳米材料的疲劳研究多集中在对称拉-压加载条件下,而实际服役中更普遍发生的非对称疲劳行为也不清楚。本工作利用表面机械碾磨处理制备了三类梯度纳米晶纯Cu样品,系统研究了梯度纳米晶表层体积分数和芯部基体微观结构对梯度纳米晶Cu疲劳性能和循环变形的影响,以及梯度纳米晶/粗晶(GNG/CG)Cu的非对称拉-压高周疲劳行为。主要结果如下:1.梯度纳米晶体积分数对GNG/CG Cu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在CG基体上可控制备出GNG表层体积分数分别为4.3%和13%的GNG/CG Cu样品。单向拉伸实验表明,随GNG表层体积分数的增加,屈服强度从123 MPa增加到144 MPa,但抗拉强度基本保持不变(~246 MPa)。应力控制高周疲劳研究发现,随GNG表层体积分数的增加,高周疲劳极限由88 MPa提高到98 MPa;梯度纳米晶表层发生异常晶粒长大,并且随GNG表层体积分数的增加,异常晶粒长大的发生、异常晶粒长大向表面的扩展及表面疲劳裂纹的萌生均被推迟,提高了高周疲劳寿命。总应变控制低周疲劳研究发现,当GNG表层体积分数增加时,初始响应应力幅提高,但低周疲劳寿命基本保持不变(约为CGCu的两倍)。梯度纳米晶表层发生均匀晶粒长大,有效抑制了塑性应变局域化和表面粗糙化,但GNG表层体积分数对长大晶粒尺寸及表面损伤程度影响较小。2.GNG/CG Cu的载荷控制非对称拉-压高周疲劳行为GNG/CG Cu在载荷控制的具有拉伸平均应力的非对称拉-压高周疲劳中表现出较CG Cu显著提高的疲劳极限和疲劳寿命。在相同应力幅下,随应力比的增加,GNG/CG Cu的疲劳寿命逐渐下降。GNG/CG Cu在非对称疲劳中发生明显的循环棘齿,即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样品逐渐被拉长。但相比于CG Cu,GNG/CG Cu的循环棘齿应变明显减小。非对称高周疲劳中明显提高的最大应力导致GNG表层整体屈服,发生均匀晶粒长大,不同于对称高周疲劳时发生的异常晶粒长大。随循环棘齿的发生,真实最大应力进一步提高,微观塑性应变前沿向表面动态迁移。非对称疲劳中减小的压缩应力降低了循环塑性应变。3.芯部位错胞结构对梯度纳米晶Cu疲劳行为的影响利用拉拔处理和SMGT获得亚微米尺度位错胞的芯部结构及梯度纳米晶的表面结构,得到GNG/DC Cu样品。单向拉伸实验表明,其屈服强度为365 MPa,明显高于GNG/CG Cu,但基本没有加工硬化能力。应力控制高周疲劳研究发现,GNG/DC Cu的高周疲劳极限为150 MPa(相比于GNG/CG Cu提高了 53%),疲劳比为0.4(与GNG/CG Cu相当)。异常晶粒长大协调了 GNG表层的循环塑性应变,但高强度DC基体显著推迟了 GNG表层异常晶粒长大的发生,进而推迟了表面疲劳裂纹萌生,提高了高周疲劳极限和疲劳寿命。总应变控制低周疲劳研究发现,GNG/DC Cu发生循环软化,由芯部位错胞和表面梯度纳米晶的均匀长大共同决定,而剪切带或异常晶粒/位错胞长大等严重局域化变形被有效抑制。GNG/DC Cu的循环应力幅明显高于GNG/CG Cu,低周疲劳寿命略低于GNG/CG Cu,优于DC Cu。本论文系统研究了梯度纳米结构参数(梯度纳米晶体积分数、芯部微观结构)和疲劳模式(应力/应变控制、对称/非对称加载)对梯度纳米结构Cu疲劳性能和循环变形机理的影响,为调控梯度结构以制备抗疲劳纳米结构金属提供指导。
其他文献
近年来神经外科手术的医学影像导航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影像导航为外科医生提供了必要的工具,能更好地显示患者大脑的解剖结构信息,以及这些结构的位置关系。利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可以实现脑血管分割和血管结构的可视化。脑血管的准确分割可以辅助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规划或制定治疗方案。深度学习是近年来火热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该方法能根据数据
Usher综合征(Usher syndrome,USH)又称为遗传性耳聋-视网膜色素变性综合征,是指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并同时伴有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引起耳聋伴视觉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全球发病率约为3.5/10万-6.2/10万。目前根据听力受损程度、视网膜色素变性发生的年龄以及是否并发前庭功能障碍,将Usher综合征分为为三
目的:研究病毒载体介导的外酶C3转移酶基因治疗对大鼠和小鼠的降眼压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安全性及有效性实验依据。方法:购买雄性C57BL/6小鼠40只。使用自身互补双链腺相关病毒2型(self-complementary 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 type 2,scAAV2)为载体并可分别表达C3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
乳腺癌是世界上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根据最新的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2,GLOBOCAN 2018)调查显示:世界上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三种癌症是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而侵润性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类与分级是重要的预后标准,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Nottingham分级系
在使用抗生素对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细菌也逐渐对药物产生抗性。加之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滥用,更加加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过程。耐药菌的大量出现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然而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却不能跟上耐药菌的出现速度,无法应对“细菌耐药”这一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因此,研究安全、高效且不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新型抗菌剂是当今“对抗细菌耐药”这一应用研究领域的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独特
脑血管疾病为临床高发疾病之一,且目前发病率仍表现出逐年递增趋势,有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已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但许多脑血管病变在发展期间无明显症状。超声成像可以无创、实时检测血液的流动,并且可以对颅内大动脉中缺血区域进行定位,这使其可以诊断早期脑血管疾病,监测患者的病情,提供适当的治疗参考,追踪预后患者恢复情况。目前经颅血流成像方法都是基于超声聚焦线扫模式,但(1)这种发射模式受限于帧率,无法准确估计
胰腺肿瘤,是最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种类繁多,涵盖良性及恶性肿瘤。临床上,不同类别、良恶性或是恶性程度的胰腺肿瘤,所需采取的治疗方式及其预后具有明显的差异。对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在病理分级上可分级别1(G1)、级别2(G2)的低恶性度肿瘤和级别3(G3)的高恶性度肿瘤,两者的治疗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有着超过60%的5年生存率,而后者仅有不到30%的5年生存率。准确辨别胰腺肿瘤的类别、良恶性
太赫兹(Terahertz,简称THz)波是指频率在0.1-10 THz,对应波长在0.03-3 mm之间的电磁波。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借助飞秒激光器的出现,人们发现了太赫兹波的很多独特性质,例如,光子能量低、穿透性强、瞬态性、宽带性与相干性等。此外,太赫兹波也可以与众多新型材料,例如石墨烯、液晶等相互作用产生独特的效应。太赫兹波的这些特性使它在国防安全、通讯技术以及医学诊断等方面有着很大的运用潜
位错是晶体材料中普遍存在的线缺陷,它是研究变形晶体力学性能的关键。研究表明,体心立方金属的低温塑性变形由1/2螺位错控制,其非平面核结构是体心立方金属塑性变形行为异于密堆金属(如面心立方金属)的原因。由于位错的微观本性以及现有实验方法时空分辨率的局限性,多尺度模拟的方法成为研究1/2螺位错性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微观机制的理解方面。本文以体心立方金属中的1/2螺位错为
搅拌摩擦焊接(Friction stir welding,FSW)作为一项新兴的固相连接工艺在铝合金薄板及中厚板焊接方面表现优异且已实现多项成功应用,使得其近年来在铝合金厚板和中空型材的焊接中备受期待。一方面,厚板FSW与薄板及中厚板FSW存在很大不同,其在温度场和材料流变上均存在极大不均匀性,通常双面FSW(Double-side FSW,DS-FSW)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然而,目前关于厚板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