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竞争影响下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草青期营养采食策略与生境选择及评价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maxc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马鹿(Cervus wallichii)为我国特有种,曾一度被认定为野外灭绝,现仅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境内,种群数量仅为214-221只。在西藏马鹿生境中存在多种营养水平相似的野生有蹄类及家畜同域分布,系统探讨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下西藏马鹿与同域分布有蹄类的种间竞争、共存关系,深入了解种间竞争影响下西藏马鹿的营养采食策略和生境选择策略,为制定西藏马鹿的保护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于西藏马鹿种群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于2013年-2016年的草青期(8月-9月),在桑日西藏马鹿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通过对西藏马鹿及其同域分布的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藏原羚(Procapro picticaudata)、牦牛(Bos mutus)和山羊(Capra hircas)有蹄类动物分布、活动状况调查和粪便样本采集,分析西藏马鹿与同域分布有蹄类的食物组成、选择和重叠,探讨西藏马鹿的营养采食策略和生境选择策略:评价了西藏马鹿生境适宜性。
  目前,关于西藏马鹿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根据西藏马鹿及其同域分布有蹄类种群分布状况布设24条样线(长度Skm),于2013年-2016年8-9周,在桑日西藏马鹿自然保护区及周边,以物种出现点为中心布设lOmxlOm大样方,在样方中心点及四角个各布设2mx2m小样方1个。共测定西藏马鹿出现点283个,白唇鹿出现点236个,藏原羚209个;收集西藏马鹿粪样126份,白唇鹿粪样106份,藏原羚粪样98份,牦牛粪样118份,山羊粪样72份。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西藏马鹿及其同域分布有蹄类的食物组成,并测定采食植物的营养成分,分析西藏马鹿与同域分布有蹄类的食物选择和重叠,探讨西藏马鹿的营养采食策略;采用优化多尺度生境选择模型分析西藏马鹿与同域分布野生有蹄类生境选择的重叠与分离,并采用优化设置的Maxent模型评价西藏马鹿生境适宜性,探讨西藏马鹿草青期生境选择策略:通过西藏马鹿草青期与同域分布有蹄类的营养采食和生境选择的重叠与分离,探讨西藏马鹿受种间竞争影响的生态效应及其适应机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
  1.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研究了西藏马鹿及其同域分布的4种有蹄类的食物组成成分。西藏马鹿草青期共采食植物20科37种,菊科(29.66%)、豆科(21138%)、杨柳科(9.64%)、莎草科(8.88%)、蓼科(8.08%)、禾本科(7.07%),蔷薇科(6.86%)为主要采食植物科类,笔直黄耆(Astragalus strictus)(12.8%)、弱小火绒草(Leontopodium pusillum)(11.2%)、半卧狗娃花(Heteropappus semiprostratus)(9.72%)、西藏柳(Salix xizangensis)(9.64%)为主要采食植物。西藏马鹿食物多样性指数(1.32)、均匀度指数(0.37)和生态位宽度指数(15.79)均处于较高值。弱小火绒草为西藏马鹿(11.2%)与牦牛(10.16%)共同的主要采食植物;西藏柳为西藏马鹿(9.64%)与白唇鹿(11.38%)的共同主要采食植物:从科级水平来看,豆科植物为西藏马鹿(21.38%)与藏原羚(42.35%)的共同主要采食植物,菊科植物作为西藏马鹿(29.66%)的主要采食植物,也是白唇鹿(7.42%)、藏原羚(11.59%)、牦牛(17.14%)和山羊(14.14%)的次要采食植物。西藏马鹿与其他有蹄类食物重叠度均高于0.5,与牦牛最高(0.65);西藏马鹿与其他有蹄类具有相似的采食植物种类组成,但所占食谱比例不同,西藏马鹿主要采食植物多为其他有蹄类次要采食植物,西藏马鹿与其它有蹄类食性产生分化,营养生态位发生分离。
  2.通过测定采食植物的营养成分,构建采食植物组成与营养成分(能量、蛋白质、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单宁)含量响应曲面模型量化西藏马鹿草青期营养策略。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西藏马鹿偏好能量、蛋白质、脂肪含量较高,纤维素、单宁含量较低的采食植物;主要、次要采食植物除笔直黄耆(18.69%)蛋白含量最高,藏北蒿草(Kobresia littledalei,67.3g%)、羊茅(Festuca ovina,67.38%)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小叶金露梅(Potentilla parvifolia,0.18%)单宁含量显著较高外,其他主要、次要采食植物能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相对较高,中性洗涤纤维、单宁含量相对较低:从科级水平来看,菊科植物(29.66%)、豆科植物(21.38%)和杨柳科(9.64%)能量、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对较高,中性洗涤纤维、单宁含量相对较低,占西藏马鹿草青期采食植物组成比例相对较高。莎草科(8.88%)和禾本科(7.07%)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相对较高,蓼科(8.08%)单宁含量相对较高,占西藏马鹿草青期采食植物组成比例相对较低。西藏马鹿采食植物营养成分含量相对均衡,属营养均衡策略,与历史研究总体一致;但采食植物种类明显增多,由原来的11科23种增至20科37种,验证了Heller的扩张型采食策略;豆科所占比例明显增大(21.4%),成为西藏马鹿主要采食植物,莎草科有所降低(8.8%);豆科植物较之于莎草科植物,蛋白质含量高而纤维含量低,属西藏马鹿的优质食物。
  3.采用优化多尺度生境选择模型,分析西藏马鹿与同域分布白唇鹿和藏原羚生境选择的重叠与分离,探讨西藏马鹿草青期生境选择策略。构建多尺度生境选择模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西藏马鹿草青期生境选择主要影响因子为草地比例(15.54)、耕地比例(7.75)、灌木比例(4.70)、人口密度(3.31),次要影响因子为距主要道路距离(1.67)、坡度(-1.16)、距次要道路距离(-0.74)、海拔(0.32)。食物和放牧是影响西藏马鹿及其同域分布野生有蹄类草青期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但仍存在较大差异;西藏马鹿对草地、灌丛和耕地均表现出较高的偏好,而白唇鹿对农田的偏好较低,藏原羚对灌丛和农田趋于回避;西藏马鹿、藏原羚偏好低坡度、距离集中放牧区较近的生境,白唇鹿偏好高坡度、距离集中放牧区较远的生境。西藏马鹿草青期与同域分布野生有蹄类生境选择虽存在部分重叠,但其在不同生境尺度上己产生分离。西藏马鹿草青期生境选择策略与历史研究总体一致,但与距离牧民集中放牧区相关性较显著,超载放牧对西藏马鹿草青期生境选择产生严重影响。西藏马鹿(0.73)、白唇鹿(0.64)、藏原羚(0.65)草青期生境选择多尺度模型偏差解释率均高于其单尺度模型,很好的减少过度拟合对采样偏差的影响。
  4.综合考虑了Maxent模型采样偏差、数据独立性以及模型复杂度等多种因素,采用优化设置的Maxent模型评估西藏马鹿草青期适宜生境分布。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优化设置的Maxent模型AUC差值均值(0.024)、10%遗漏率均值(0.125)均显著低于默认设置的模型AUC差值均值(0.039)、10%遗漏率(0.325);优化设置的模型平均训练集AUC(0.894)和平均验证集AUC(0.879)均处于较高值,模型预测表现良好:草地比例在所有环境变量中贡献率为55.95%,显著性最高;TSS评估模型精度转换阈值为0.356时,验证集的模型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模型精度预测评估值(TSS)为0.71,预测结果属很好(good)评价标准;西藏马鹿草青期适宜生境面积479.92km2,占研究区域面积的23.91%,呈斑块状分布。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的病毒核糖核蛋白(Viralribonucleoprotein, vRNP)负责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中的转录和复制。vRNP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的过程是IAV生命周期中十分重要的步骤,vRNP的入核过程需要借助许多宿主蛋白,而关于此方面报道的宿主蛋白并不多。研究参与vRNP入核相关的宿主蛋白,不仅可以揭示IAVvRNP核输入的分子机制,而且还能
牛疱疹病毒5型(Bovine herpesvirus 5,BoHV-5)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的一员,感染犊牛后引起严重神经系统疾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BoHV-5感染首先在口腔或生殖器粘膜产生裂解感染以进行病毒复制;随后沿嗅觉和三叉神经途径逆行到感觉神经元,在此建立以潜伏期相关转录为特征的潜伏期;受到应激刺激后再激活,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  α疱疹病毒有两个典型特征:在神经细胞中
A型流感病毒能够对人、家禽和鸟类等造成急性呼吸道感染,对公共卫生健康和全球经济稳定造成潜在威胁。流感病毒的高致死率和潜在的跨种传播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现有的针对季节性流感毒株的疫苗在公共卫生体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重组率高的特点,对疫苗和药物的研发提出了艰巨挑战。在流感病毒感染的过程中,病毒的逃逸、复制、增殖及其引发的炎症等均离不开病毒自身与宿主蛋白的相互作用。考虑到病
学位
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每年大概有59,000人死于狂犬病,我国为狂犬病高发国家之一。狂犬病毒主要感染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CNS),一旦发病死亡率接近100%,目前仍未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狂犬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疾病。然而对于RABV的致病机制,尤其是如何逃逸宿主免疫反应的机制仍不明晰
学位
  根据大肠杆菌O157:H7eaeA基因已发表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P1/P2,扩增eaeA基因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其长度为2805bp。根据该基因的酶切图谱和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在上、下游引物中加入适当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为得到表达的融合蛋白,设计上游引物时,切除了eaeA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并调整eaeA基因和其后载体序列的阅读框的正确。将广东分
学位
Stem taper equations are essential tools for assessing the stem profile and volume in forest management studies.Such equations have long been investigated for different birch species in Canada,USA,Eu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