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国内外文献报道,蝶呤类及氨基酸类化合物参与生物体新陈代谢,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受到癌症或其它疾病侵害时,其在体液中的含量往往会发生改变,有可能作为癌症早期诊断标志物。本文从体液中蝶呤类化合物及氨基酸类化合物的分析测定方法、样品前处理技术、与肿瘤相关性研究及膀胱癌模型建立等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运用色谱分析技术,建立了大鼠尿液中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及色氨酸的同时分析方法,并应用在大鼠膀胱癌模型尿液的检测,对膀胱癌肿瘤标志物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目的使用N-丁基-N-(4-羟丁基)-亚硝基胺(BBN)诱发建立大鼠膀胱癌模型,并对病理学诊断结果和核磁影像(MRI)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将112只6周龄的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只大鼠,模型组7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一周后开始对模型组进行癌症模型造模,将模型组大鼠每天给与含0.05%BBN的饮用水自由饮用,对照组给与普通自来水自由饮用。实验持续BBN给药35周,每隔5周对模型组大鼠和对照组大鼠进行MRI扫描及病理学检查。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第15周时,模型组大鼠病理学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具有一定异型性,判定为膀胱癌,而MRI扫描膀胱壁完整光滑,未见异常。第25周时,模型组大鼠MRI扫描发现膀胱壁增厚,膀胱低信号带表浅处被肿瘤中等信号侵润并且密度不均匀,诊断为膀胱癌。35周所有模型组大鼠的病理学检查均为膀胱癌,对照组大鼠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经MRI扫描均未发现肿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结论用BBN化学诱导建立大鼠膀胱癌模型十分简便,成瘤率高;病理学检查诊断膀胱癌较MRI诊断早。2.建立了大鼠尿液中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的UPLC-DAD分析方法,选择肌酐作为内标物来减少个体差异的影响。大鼠尿液利用甲醇除蛋白后,采取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然后用UPLC-DAD法进行测定,五种物质的仪器检测限分别为0.011mg/L.0.007mg/L0.030mg/L、0.025mg/L和0.003mg/L,加标回收率除黄蝶呤在60.8%-80.7%之间,其余各物质回收率均在96.3%~106.3%之间,RSD小于9.85%。3.建立了大鼠尿液中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的UPLC-FLD分析方法,大鼠尿液利用甲醇和乙腈除蛋白后,采取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然后用UPLC-FLD法进行测定,四种物质的仪器检测限分别为5μg/L、0.3μg/L、4μg/L和2μg/L,加标回收率除黄蝶呤在61.1%-78.0%之间,其余各物质回收率均在85.0%~110.0%之间,RSD小于10.2%。4.建立了大鼠尿液中肌酐、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的UPLC-DAD-FLD分析方法,大鼠尿液利用甲醇和乙腈除蛋白后,采取C18固相萃取小柱进行净化,然后用UPLC-DAD-FLD法进行测定,五种物质的仪器检测限分别为5μg/L、5μg/L、0.3μg/L、10μg/L和3μg/L,加标回收率除黄蝶呤在61.7%-77.1%之间,其余各物质回收率均在80.0%~102.8%之间,RSD小于10.9%。方法应用于大鼠膀胱癌模型的测定,发现随着膀胱癌的发生发展,黄蝶呤、异黄蝶呤、酪氨酸和色氨酸均有变化,其中异黄蝶呤的变化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