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HF)作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具有高发病率、高反复住院率及高病死率的特点,是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急诊科在心衰患者的诊治中具有关键作用。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数量众多,但国内目前尚无针对急诊科内心衰人群的大型注册研究,对国内心衰患者远期预后和治疗情况的研究亦甚少。目的:观察目前我国急性心衰患者治疗的现状及远期预后情况,比较HFpEF患者与HFrEF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比较新发AHF患者与慢性HF恶化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分析β RB、ACEI/ARB和MRA的应用情况及对于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探讨影响北京地区心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北京地区急性心衰登记研究”中纳入的HF患者进行3年随访,收集患者3年全因死亡、心血管事件及心衰再住院事件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情况,总结事件发生率及治疗现状,按照患者基线资料将其分为HFpEF组和HFrEF组,按照既往心衰住院史分为新发AHF组和慢性HF恶化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共纳入3335例患者,人群平均年龄为67.4±15.8岁,男性占53.2%,随访至患者入选三年(第1080天)时,3年失访率15.23%。2.整体人群3年全因死亡率为47.22%,3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1.08%,3年心衰再住院率为51.63%,其中,慢性HF患者的3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心衰再住院率高于新发AHF者(49.52%vs 44.93%,61.94%vs 60.22%,53.18%vs 50.09%,P<0.05),而HFrEF患者与HFpEF患者3年全因死亡率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41.98%vs 41.55%,62.50%vs 60.96%,P>0.05),HFrEF患者3年心衰再住院率略高于HFpEF患者(55.44%vs 51.30%,P=0.042)。3.北京地区急性心衰患者3年随访应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β RB、ACEI/ARB和MRA类的比例分别为50.9%,40.8%和45.9%,其中HFrEF患者应用率明显高于HFpEF患者。患者应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可以明显减低心衰患者3年随访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衰再住院率,且同时应用3种药物的患者预后较好(3年全因死亡率29.8%,3年心血管事件率61.1%,3年心衰再住院率38.3%),未应用神经内分泌阻滞剂的患者预后最差(3年全因死亡率66.9%,3年心血管事件率63.8%,3年心衰再住院率52.3%)。4.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影响3年全因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NYHA分级、低BMI、低SBP和心率增加。结论:北京地区急性心衰患者远期预后较差,3年全因死亡率为47.22%,3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1.08%,3年心衰再住院率51.63%。虽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与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临床特征有较大差异,但两者3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类似。与初发AHF的患者相比,慢性心衰急性失代偿患者的3年预后明显较差,提示对于心衰发病早期开始强化治疗的重要性。神经内分泌阻滞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ACEI/ARB和MRA)的应用与3年预后的改善呈现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同时应用3类神经内分泌阻滞药物对于预后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然而,北京地区急性心衰患者长期治疗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对于神经内分泌阻滞治疗药物的使用率仍然较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高NYHA分级、低BMI、低SBP和高心率为3年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临床上判断高危病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