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化疗是主要抗肿瘤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应用越来越广泛。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出现的一种药物-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CIPN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异常,出现四肢无力、麻木、刺痛、烧灼感,戴袜套或手套样异常感等症状,偶尔还表现为运动神经症状,交感神经受累和颅神经病表现,症状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CIPN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致使患者减低化疗药物剂量、缩短化疗周期甚至停药,因此可能增加疾病复发风险,降低患者存活率。目前医务人员对肿瘤患者进行抗肿瘤治疗的时候,注意力更多集中于抗肿瘤治疗本身,相对忽略CIPN,而一旦抗肿瘤治疗结束,其对CIPN关注更会减少。此外,CIPN目前发生机制尚未阐明,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加之目前人们对CIPN缺乏充分、全面的认识,导致CIPN不能得到有效诊治。目的:本文通过对CIPN的发病率、主要影响药物、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药物剂量相关性等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统计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35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本研究35例患者中,包括铂类药物化疗者23例,紫杉醇类药物化疗者2例,紫杉醇类联合铂类药物化疗者10例。35例化疗肿瘤患者中有27例化疗后发生了周围神经毒性病变。2、化疗后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与发生周围神经病变前比显著降低(P<0.001)。3、化疗后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肿瘤患者,铂类药物化疗者发生CIPN主要临床表现为末梢感觉减退或丧失、上下肢末梢麻木无力感等。紫杉醇类化疗者主要表现为肢端呈手套、袜套状的麻木、灼热感、蚁行感,深腱反射消失,在用药初期神经麻木症状出现快,用药结束后部分可恢复。铂类+紫杉醇类者10例。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麻木、烧灼感,戴袜套或手套样异常感等症状,2例表现为用药期速发感觉及运动神经障碍,影响日常步行。4、随着肿瘤患者治疗疗程增多、药物用量增加,CIPN症状呈现逐渐加重现象。奥沙利铂药物累积剂量分别达410-780mg/m~2、800-1000mg/m~2、>1000mg/m~2时,与累积剂量为120-400mg/m~2比较,发病率明显上升。随着累积剂量逐渐增加,CIPN神经毒性分级逐渐升高,症状逐渐加重(P<0.05)。结论:1、CIPN发病率高,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2、CIPN主要铂类(如奥沙利铂)、紫杉醇类(如紫杉醇)等一线化疗药物引发;3、CIPN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感觉和运动异常,出现四肢麻木、无力、刺痛、烧灼感,戴袜套或手套样异常感等症状,偶尔还表现为运动神经症状。4、CIPN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具有累积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