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1靶向抗肿瘤载药纳米粒的构建及其效应的体外评估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UC1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在大多数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是一个具有重要应用潜能的广谱肿瘤靶标分子。本课题采用能与MUC1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核酸适配体(aptamer)作为靶向分子,以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具有MUC1靶向性的紫杉醇(PTX)纳米粒制剂,并检测了其基本特征。此外,我们以MUC1+的乳腺癌细胞MCF-7为实验组,MUC1-肝癌细胞HepG2为对照组,在体外初步检测了该纳米粒对MUC1+肿瘤细胞的靶向性及杀伤效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构建MUC1靶向载药纳米粒并测量其表征: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包载紫杉醇的PLGA纳米粒,并用MUC1核酸适配体修饰纳米粒使其具有靶向性。激光粒度散射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比色法测定载药纳米粒的包封率和连接效率,实验结果表明:MUC1靶向载药纳米粒粒径225.3±9.2 nm,药物包封率83.6±1.7%。2.检测肿瘤细胞对MUC1靶向纳米粒的摄入情况:流式细胞仪法证明MUC1核酸适配体通过共价键偶联到纳米粒表面后,对细胞的靶向性没有改变,在体外仍然可以特异性地结合MUC1+肿瘤细胞,并促进细胞摄入与其偶联的纳米粒。在激光共聚显微镜下观察到,被摄入的纳米粒分布在细胞质内。3.评估MUC1靶向载药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MTS法测定了不同形式的制剂(NP, PTX, NP-PTX, Apt-NP-PTX)对MUC1+细胞和MUC1-细胞的杀伤效率及IC50。实验结果表明,MUC1靶向载药纳米粒可显著提高(P<0.01)紫杉醇对MUC1+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与非靶向载药纳米粒比较,细胞的生存率由84.47±5.47%降至61.77±3.72%,IC50值为由4.10μg/ml降低至1.52μg/ml。本课题首次将MUC1核酸适配体应用于靶向给药系统,构建的MUC1靶向性载药纳米粒性质稳定,运载抗肿瘤药物的效率较高,在体外可以特异性地结合MUC1+肿瘤细胞,并提高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摄入,增强药物的杀伤作用,降低IC50值。因为MUC1蛋白在多种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提示这种新型的靶向载药纳米粒在治疗多种MUC1+肿瘤领域具有应用潜能。
其他文献
我国跨系统区域信息资源共享除了东部少数发达地区开展较好外,其他地区进程缓慢,或者尚未开展,这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极不相称。阻碍我国区域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多种多样,本文
近三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对医学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以高通量实验和新测序技术为基础的分子医学研究正孕育着个体化医疗的发展。近年来,开展
在Lakoff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对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报告主要诉诸了"旅程隐喻"、"建筑隐喻"、"比赛隐喻"、"家庭隐喻"、"宗教
哈尔滨地处高寒地区,冬季极端的气候及人们对热舒适度需求的增加有必要对圣索菲亚教堂新建的供暖系统进行研究及改造,以期寻求满足建筑和室内装潢要求的最合适的供暖方式.
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听说读写在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及顺序.给出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建议.旨在和广大英语教育者分享一些
<正>1 诊断苗医在理论上有“两病两纲”之说,即将一切疾病归纳为冷病、热病两大类。“两纲”即“冷病热治、热病冷治”两大治则。现将诊断方法简述如下。苗医通过望、听、嗅
会议
本文借助描述性翻译学中翻译规范的概念,对《黄帝内经》两个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策略进行描述性翻译研究。为保证研究的客观性,本文借助了SPSS统计工具进行定量分析,揭示翻译规范
针对室内复杂环境下信道状态信息的动态性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室内Wi-Fi/行人航迹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融合定位的自适应鲁棒卡尔曼滤波方法.该方法利用
聚焦山东省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发展现状,探讨构建产城融合的现代化城镇体系的可行路径。通过构建城镇化—产业集群耦合模型,测算山东省17市耦合协调度指数,科学评价了山东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