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人类活动影响,使大气中使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植被在调解全球碳平衡、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维护全球气候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能够反映植被对大气中CO2的固定能力,一直被认为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与能量循环研究的重要环节。及时准确的估算区域或全球尺度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并分析时空变化特征,理解它与各种控制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了解区域或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并且能够为区域或全球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祁连山作为中国的著名山系,有丰富的水源涵养林和雪冰水资源,是西北各流域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祁连山区20002010植被NPP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便为该区域植被生产能力评价、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效益评估和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本文基于MOD17A3数据集,通过GIS技术分析了祁连山区植被年NPP的时空分布特征;同时根据周广胜模型模拟并获取了气候变化对祁连山区植被NPP的影响;最后采用残差分析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区植被NPP的影响。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20002010年祁连山区植被年NPP的变化范围为12.76~2995.28gC/(m2a),平均为198.12g C/(m2a)。祁连山区植被年NPP自东向西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Ⅰ区东部拉脊山的东部北坡和乌鞘岭的北坡是祁连山区植被年NPP最高的地区,年NPP超过了410g C/(m2a);Ⅰ区和Ⅱ区大部分地区植被年NPP介于210~410g C/(m2a)之间;Ⅱ区的西部和Ⅲ区交界处以及Ⅲ区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年NPP介于12.76~210g C/(m2a)之间。(2)与2000年相比,2010年祁连山区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年NPP是增加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地区是减少的。植被年NPP是增加的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为92.93%,减少的区域面积只占7.07%,主要位于区域东部即乌鞘岭的东部地区。祁连山植被NPP的线性变化趋势也以增加为主,年NPP变化率大于0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2.98%。研究区东部乌鞘岭东部地区植被年NPP变化率小于0,说明这一地区的植被逐渐在退化。(3)20002010年祁连山区植被潜在年NPP值的范围为68.82~215.52gC/(m2a),平均为151.94g C/(m2a),比实际年NPP小。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在气候向着暖湿变化的影响下,祁连山中部和西部的大部分地区植被年NPP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气候向着暖湿变化有利于祁连山中西部地区植被恢复和生长。然而乌鞘岭及其附近地区(占总面积9.44%)的植被年NPP在气候向着暖干变化的影响下,呈现出减少的趋势。(4)通过对年均生物温度、年均温度、年降水量与实际和潜在NPP进行相关分析发现,降水是影响祁连山植被NPP的最大因素。同时对潜在年NPP和实际年NPP也做了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的相关性也较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5)通过残差法分析发现,近11年来人类活动对祁连山区植被产生正影响,对祁连山区采取的生态保护和治理措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其中在人类活动影响下,位于Ⅰ区域和Ⅱ区中东部和北部地区的植被得到较好改善;而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Ⅲ区和Ⅱ区西部最南部)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植被出现了退化。虽然自2000年以来祁连山区的大规模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人类活动对植被的正影响正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20002010年植被年NPP的残差变化斜率为-0.054,表明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的实施缺乏长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