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贫困农村G乡的实地调研,本文试图对中国农村低保对象确定的政策执行偏差进行分析和解释。在传统减贫方式对农村减贫作用越来越小,而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制度化社会救助制度持续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作为农村低保制度运行基础的低保对象确定政策执行偏差现象应予以重视。本文从乡村治理的角度出发,应用“反倒逼”理论,以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空心化的现实为前提,分析了低保对象确定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和结果。本文发现,乡、村两级低保工作人员为完成低保工作任务、保证乡村治理绩效以及为达成私人利益,在低保对象确定工作中运用“弱者的手段”,导致了低保对象确定的政策执行偏差,并进一步导致上层政策改进、财政投入增加。本文认可这种互动过程对于低保对象确定工作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这种由“反倒逼”造成政策改进的机制存在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