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尤其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s,ESRD)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和首要死亡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1/2以上,且CKD患者是发生CVD的高危人群,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早在CKD初期心血管功能已经发生异常,且伴随着疾病进展而加重,即血管弹性功能减退是CVD的早期重要标志之一。目前研究证实慢性肾衰竭患者血管壁内细胞外基质表达增多,而Ⅰ型胶原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故本研究旨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模拟尿毒症环境进而检测大鼠颈-股动脉脉搏波速率(pulse wave velocity,PWV)和Ⅰ型胶原表达情况,探讨主动脉血管弹性功能与大鼠胸主动脉Ⅰ型胶原表达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实验-对照研究方法。
1、实验对象:
1.1、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
1.2、体质量为170-230g,共50只;
1.3、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动物中心屏障环境适应性饲养1周后,排除体质量过大或过小的大鼠,随机分成慢性肾衰竭模型组、假手术组2组,每组各18只。
2、实验方法:
2.1、应用5/6肾切除法(Platt法)构建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
2.2、12周后RM624BD型多导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及其分析软件分三次(即12周后每2周进行一次)检测大鼠颈-股动脉脉搏波速率(PWV),评估大鼠主动脉硬化程度及血管弹性功能。同时采用心脏取血法收集大鼠血标本检测其血肌酐、尿素氮、钙、磷等相关生化指标血清浓度。
2.3、取大鼠胸主动脉降段及肾脏标本,部分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余标本于-80℃冰箱保存,用于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观察大鼠血管内中膜变化、Ⅰ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
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两组间均数比较,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者采用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NPar),比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采用线性相关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慢性肾衰竭大鼠模型的构建
1.1、血清学指标显示:实验组大鼠Scr、BUN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血清水平(P<0.01),实验组Ca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水平(P<0.01),以上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磷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肾脏HE染色亦符合慢性肾衰竭改变。
2、两组间大鼠脉搏波速率(PWV)的比较
慢性肾衰竭模型组PWV(11.957±2.924)m/s高于假手术组PWV(4.649±0.479) m/s,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间大鼠胸主动脉Ⅰ型胶原表达情况
慢性肾衰竭模型组胸主动脉Ⅰ型胶原(52.989±1.927)条/H表达高于假手术组胸主动脉Ⅰ型胶原(30.044±1.206)条/HP表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实验组大鼠PWV与Ⅰ型胶原的关系
实验组大鼠PWV(11.957±2.924)m/s与Ⅰ型胶原(52.989±1.927)条/HP之间呈正相关,(P<0.05,r=0.565)。
5、实验组大鼠PWV与学Scr、BUN、Ca、P之间的关系
实验组大鼠PWV(12.089±2.884) m/s与Scr(60.000±15.656) umol/L之间呈正相关(P<0.05,r=0.491);而BUN(10.194±2.474)mmol/L以及Ca(1.955±0.427)mmol/L、P(2.094±0.338)mmol/L与PWV(12.089±2.884)m/s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BUN、Ca、P与PWV无相关性。
结论:
1、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僵硬度增加、弹性功能降低。
2、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动脉Ⅰ型胶原表达增多,而假手术组无明显变化。
3、慢性肾衰竭大鼠主动脉PWV升高,即僵硬度增加、弹性功能降低,可能与尿毒症环境以及Ⅰ型胶原表达增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