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辣椒疫霉病菌引起的辣椒疫病是辣椒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对于该病的防治目前国内外主要依靠化学药剂防治。氟醚菌酰胺是我国创新合成的一种新型的苯甲酰胺类杀菌剂,对辣椒疫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探明辣椒疫霉病菌对氟醚菌酰胺的敏感性及抗性风险,本研究进行了辣椒疫霉病菌对氟醚菌酰胺的敏感性测定、抗药性突变体的诱导、抗氟醚菌酰胺菌株的交互抗药性及敏感和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山东、北京、浙江、云南四地的42株辣椒疫霉病菌对氟醚菌酰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42株辣椒疫霉病菌菌株对氟醚菌酰胺均较敏感,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敏感性差异较小。42株辣椒疫霉菌对氟醚菌酰胺的平均EC50为2.214±0.403mgL-1,其敏感性分布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接近正态分布,故可作为敏感性基线用于监测田间辣椒疫霉病菌对氟醚菌酰胺的敏感性变化。2、通过室内紫外诱导和药剂驯化辣椒疫霉菌敏感菌株(TA),共获得4株抗氟醚菌酰胺的突变体,其抗性水平在57.8~237.4倍之间。4株抗性突变体在无药条件下继代培养10代后,其抗性均能稳定遗传;测定了4个抗氟醚菌酰胺菌株对7种药剂的交互抗性,发现4个抗氟醚菌酰胺辣椒疫霉菌株对烯酰吗啉、丙森锌、代森锰锌、百菌清均无交互抗性,但对氟吡菌胺、甲霜灵、霜脲氰有较高水平的交互抗性。因此,在推广中应将氟醚菌酰胺与烯酰吗啉或保护性杀菌剂混用或轮换使用,可延缓病原菌对氟醚菌酰胺的抗性。3、与敏感菌株相比,抗氟醚菌酰胺辣椒疫霉菌株菌丝生长量、致病性和产孢能力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差异,抗性菌株的菌落直径、菌丝干重较敏感菌株显著降低,尤其是三株紫外突变体,降低更显著;敏、抗菌株均导致了辣椒叶片发病,且抗性菌株TA-UV1在致病面积和产孢力方面均显著高于亲本菌株TA,TA-R与亲本菌株相当,TA-UV2、 TA-UV3在致病力和产孢能力方面则显著低于亲本菌株TA,表明抗性诱导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差异。4、研究培养基中不同碳氮源、pH值和温度对敏抗菌株菌丝生长的影响,明确了敏、抗菌株生理适合度的差异。在不同碳源条件下,敏感菌株在蔗糖和可溶性淀粉中生长最好,抗性菌株在麦芽糖和甘油中生长最好;在不同氮源条件下,敏、抗菌株均在硝酸钾和硝酸钠生长较好;敏、抗菌株最适pH值和温度均为7、26℃,对酸碱度和温度的反应差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