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冰川表面雪冰中吸光性杂质时空特征及其对冰川消融的影响——以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为例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冰中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黑碳(Black carbon,BC)和矿物粉尘(Mineral dust,MD)是主要的三种吸光性杂质(Light-absorbing impurities,LAIs)。从大气中通过干、湿沉降到雪冰表面后,能够降低雪冰表面反照率,吸收太阳辐射,引起正辐射强迫(Radiation forcing,RF),从而加速雪冰的消融。雪冰中吸光性杂质的存在以及其在雪冰中的作用,将改变区域能量收支平衡,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系统带来反馈,同时影响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青藏高原蕴藏着除南、北极之外体积最大的冰川,哺育了亚洲十多条河流,这些河流养育着世界50%-60%的人口。然而,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冰川正经历着大范围的消融和退缩,且退缩幅度呈逐渐加剧的趋势。青藏高原毗邻中亚干旱半干旱区矿物粉尘源地和东亚、南亚两个全球最大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区,因而极易受到上述地区经大气环流传输而来的有机碳、黑碳和矿物粉尘等的影响。吸光性杂质的存在被认为是加速青藏高原冰川消融的潜在因子之一。  广袤的青藏高原,不同区域雪冰中吸光性杂质沉降量存在着巨大差别,对冰川消融的影响程度和强度也明显不同,尤其在消融期吸光性杂质的含量差异极大。迄今为止,雪冰中吸光性杂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冰芯和冰川积累区零星的表层雪样品中,且多主要集中于黑碳的研究,缺乏对其他吸光性杂质的分析(如有机碳、矿物粉尘等),在整个冰川上(特别是消融区)吸光性杂质的沉积后过程、对反照率、辐射强迫和冰川消融的定量评估等缺少系统和长时间地观测和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了位于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小冬克玛底冰川和南部念青唐古拉山扎当冰川开展监测研究,分别于2014年8-9月和2015年5-10月对冰川表面不同消融状态下的雪冰样品和雪坑剖面样品进行了采集,并观测了雪冰表面的反照率和其他物理参数(雪深、粒径/晶体大小、密度等),以及太阳辐射特征等。综合雪冰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测试,对冰川表面雪冰中吸光性杂质的含量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NICAR模型(SNow ICe and Aerosol Radiative model)的敏感性分析评估了雪冰中吸光性杂质对反照率、辐射强迫和冰川消融的影响。另外,利用FINN v1.5全球火点排放清单,结合HYSPLIT模型(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 Integrated Trajectory)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的后向轨迹分析,对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黑碳的潜在来源进行了探讨,评估了火点排放的黑碳在冰川区沉降的贡献率。主要结论如下:  (1)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表层雪冰中吸光性杂质的时空变化比较显著,浓度范围较大,有机碳、黑碳和矿物粉尘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量级差异较大。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表层老雪中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大于新雪中的含量但不到1个数量级,矿物粉尘含量则大1个数量级,而表层粒状冰中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较新雪中的含量大1个数量级,矿物粉尘的含量则大2个数量级。雪坑剖面中,受干、湿沉降和淋溶作用的影响,吸光性杂质浓度的极大值通常出现在污化层和经历了强烈富集的雪层,极小值通常出现在表层新雪或经历了强烈淋溶的雪层中。  (2)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表层雪中吸光性杂质的浓度与冰川海拔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随着海拔升高,冰川表层雪的覆盖范围由消融区向积累区逐渐扩大,而粒状冰的范围逐渐减小。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吸光性杂质的浓度小于天山和祁连山的冰川,但较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的吸光性杂质浓度大。吸光性杂质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分布差异较大,浓度大致由北向南、由西向东逐渐递减。吸光性杂质的空间差异,与采样冰川和排放源(人类活动)的远近、在冰川上的位置、沉积后过程等密切相关。  (3)扎当冰川雪坑剖面中可溶性离子示踪分析表明,有机碳和黑碳主要与矿物粉尘气溶胶相混合,并随之沉降于冰川表面。除干旱半干旱区长距离远源输送的矿物粉尘以外,冰川区基岩或土壤产生的粉尘颗粒可能是雪坑剖面中矿物粉尘的主要来源。HYSPLIT模型在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模拟的后向气团轨迹表明,到达冰川的气团主要来源于南亚地区和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西风带的远源传输和蒙古国境内。结合FINN v1.5全球火点排放清单可知,火点排放的黑碳(Open burning)在小克玛底冰川沉降的贡献率约为15%,在扎当冰川沉降的贡献率约为20%。  (4)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表层雪冰中矿物粉尘对反照率降低的贡献率分别为25%±14%和13%±3%,其产生的辐射强迫分别为21.23±22.08W m-2和11.94±3.82Wm-2,而黑碳对反照率的贡献率分别为52%±19%和46%±2%,对应的辐射强迫分别为42.74±40.96Wm-2和45.94±15.77Wm-2。冰川消融强度的情景(高值、中值和低值情景)分析表明,在中值情景尺度下,黑碳和矿物粉尘共同存在时小冬克玛底冰川和扎当冰川的消融量分别增加了118±45mmw.e.和412±288mm w.e.,其对冰川总消融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2%±5%和22%±15%。表层老雪中黑碳和矿物粉尘对消融量的贡献最大,粒状冰次之,新雪中黑碳和矿物粉尘对消融量贡献最小。在不同情景、不同消融状态下,黑碳对反照率、辐射强迫和消融量的贡献都较矿物粉尘大,表明黑碳是影响冰川消融的主要因素,减少人为源黑碳的排放将对减缓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具有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全球变暖程度的不断加剧,地球系统和人类生活正在经历着重大的改变。作为全球冰冻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分布着冰川和冻土的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较其他地区更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进入了以服务业快速增长而制造业相对衰退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因特网、移动电话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化、信
全文共分六章,主要内容摘要如下:第一章"生态旅游研究综述",首先从"鸟瞰"生态旅游研究进程、现状出发,逐步"聚焦"到生态旅游区建设的核心问题.以古今时序演进为"经线",以中外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通过教学后,学生能获得进步与发展。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意向,二是学生明确了所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对教学方法和内容,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过于注重对教材的分析和讲解,忽略了学生是否接受,对所学的知识是否理解,到底有多大收获。因此,教学要达到什么样的实效,应该如何实施有效教学,这是我们每
千阳县地处渭北丘陵沟壑区西部,海拔710~1545.5米,年平均降雨量653毫米,年平均气温10.8℃,光热资源比较丰富。2009年该县建设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网室,繁育马铃薯良种。为了增加收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我们探索种植早春马铃薯—秋冬蒜苗高产高效设施栽培模式。即早春繁育马铃薯原种,2月上旬播种,6月份收获;秋冬蒜苗于8月中下旬开沟直播,11月中下旬扣棚,元旦至春节前收获上市。此模式生产效益:
2010年4月,全球经济总体继续保持复苏走势,数据显示经济好转迹象增多。美国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3.2%,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增长,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仅上升0.6%,房地产市场出现 I
图像的快速傅立叶变换是众多数字图像处理算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各种频率域分析算法的第一步。现有的图像FFT算法存在处理速度缓慢的缺点,这严重制约了其各种应用的整体运算效率。 本文在分析传统算法的速度瓶颈基础上,从两方面着手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措施,一是提升FFT运算本身的速度,另一方面是在做行列转置过程中,优化读写磁盘操作的效率。这些优化措施主要包括: 1) 将国际上先进的FFTW算法引入到
组织部长是做人的工作的,是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表率和旗帜,是管党员、管干部的干部。所以,组织部长应该具有这样的形象:忠诚、忠实、忠厚。忠诚,是说组织部长要有良好的政治品
该文通过对城市公共游憩地这一概念的提出,相关概念(游憩、休闲、旅游等)的综述、比较,以及相关领域(开放空间、城市旅游)研究方法的探讨,对城市内城区公共游憩地的规划过程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Internet,快速、容易地获取地理信息,准确、高效地执行地理信息操作,为用户提供空间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从而为用户提供地理信息服务是GIS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