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eignan 1997年在英语与波兰语跨语言研究与教学中总结出概念隐喻出现的四种情况:1相同的概念隐喻,两种语言同样的语言表达:2相同的概念隐喻,两种语言不同的语言表达;3在两种语言中使用不同的概念隐喻;4两种语言的单词或词组的字面意义相同,但蕴含不同的隐喻意义。根据此理论,本文以中美环保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归纳出两种语言的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的喻体类型。在对比研究分析后,研究结果印证了前三种情况。也就是说两种语言的环保公益广告中的概念隐喻的语言表达既有相似性,也有不同性。如将地球整体环境看做生命体这一相同隐喻概念,笔者发现在中美环保广告中出现相同喻体类型---人类相互关系的称呼如母亲、孩子、朋友等。又如将整个地球环境状况视为身体健康状况,就这一相同隐喻概念,又出现不同的喻体如在美国环保广告中使用复原,呼吸机等,在中国公益广告却使用脉搏,心跳等。第三种情况,在研究结果中也有显现。如在中国公益环保广告爱将地球整体环境比作人类家园,这在美国同类广告中几乎是没有的;美国环保广告常见的将环保行为比喻为成功与财富在中国环保广告中却是罕见。由于语言是文化的反应,本文尝试以Hofstede的文化理论、Rokeach的价值观调查以及Kluckhohn和Strodtbeck提出五大价值取向理论中的个别文化价值观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文化价值观角度阐述概念隐喻对比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原因。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似或相同表达是由于公益广告本身的特点及目的,以及两种文化中相同的责任感、道德的体现。从研究结果中体现的差异性又可以窥见在中国环保公益广告中集体主义、过去时间取向、爱国主义等文化价值观与反映在美国公益广告中个人主义、未来时间取向、英雄主义、追求自由的文化价值观。历史因素、地理因素、社会因素和宗教信仰因素是形成两种文化中不同的价值取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