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位于陕西湖北两省边界的漫川关古镇,漫川关古镇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过去是秦楚两国的边界,曾经为水旱码头,为陕鄂豫蜀物资集散之地。对漫川关古镇的考察研究从09年开始出现,但研究成果较少。本文从建筑历史、城镇规划出发,结合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知识,对古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主要使用调研、测绘、归纳比较、总结等分析方法,从调查漫川关现状和相关历史资料入手,论述了古镇的发展演化过程,研究了古镇空间街巷布局与建筑特征,发掘出了古镇的传统建筑特色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对漫川关古镇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的构想。文章首先介绍了古镇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从中梳理出漫川关形成与演变的过程,并对当地的文化和民俗进行了概况和归纳。接下来文章探讨了影响古镇选址的因素,分析了古镇的空间格局特点及其演变,然后从街巷的构成要素、形态、功能、界面四个方面对漫川关古镇的街巷空间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古镇老街的街巷背靠山体、沿河而生,由街道、巷道与临街的建筑构成,街巷形态灵活多变,界面丰富,形成的空间尺度宜人,利于交通运输、商贸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古镇现保存大量较完好的古民居、古会馆等,有近百座传统建筑,多数建于清代各时期,少部分为明代遗存,还有一些为民国建筑,文章重点对漫川关古镇传统建筑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首先概况了传统建筑的3种类型,公共建筑、商业工坊类建筑和居住建筑,下来从平面布局和空间形态特点、立面造型及构造特点、装饰特点三方面对当地的传统建筑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重点解析了4个镇内的典型建筑,文章还进一步探讨了使传统建筑形成这些特点背后的因素是什么。研究发现,传统建筑以天井院、木排门、小青瓦、马头墙、木构架为主,功能集住宅、商铺或作坊于一体,建筑基本为商业性质的建筑,而且集南、北方的建筑特点于一身,这些独特的地方都是和当时的商贸、交通和移民密不可分的。文章的最后对保护和发展漫川关古镇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进行了研究,虽然古镇的文化遗产都有极高的保护价值,但是保护现状令人堪忧,文章通过多方面分析,对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出适宜、详细的建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