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命体验的独语与对话——论世纪转型时期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死亡”叙述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xi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文坛中一直不乏有关“死亡”的叙述。当时间推进到世纪转型期,有关“死亡”的叙述尤为突出。在莫言、阿城、马原、余华、洪峰、苏童等作家笔下,死亡场景与死亡意象高频率地出现。他们用自己或真实感人或迷幻荒诞,或暴力血腥或奇诡恐怖的创作不断的丰富着当代文坛的“死亡”叙述,充分显现了对于死亡存在的深层思索与审美观照。 在世纪转型期众声喧哗的“死亡”叙述中,女性文学中的“死亡”叙述可谓别开生面。女作家以她们各自不同的叙述方式,以各种现代性的艺术手法多角度的表现了人形形色色的死亡的存在,诠释了各自不同的死亡观!有关“死亡”的叙述在不少女作家笔下频繁的出现。相对而言,在这一方面,评论界显得有些沉默。具体从“死亡”这一角度切入对当代,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今这一段的女性文学并对之进行系统分析的相关研究还是十分贫乏的。可以说,这是一个新的突破口。本论文正是立足于此,以世纪转型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小说文本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解读女作家对于“死亡”的多样叙述。 死亡的存在指向人生命的结束。死亡存在的不可确定性以及不可体验性让人们对于死亡有着太多的困惑与不解。从古至今,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于死亡的思索。世纪转型期,女作家以死观生,在表现自己对死亡现象深刻感受的同时进一步在死亡的存在中深刻审视人之为人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从毕淑敏的《预约死亡》、《拯救乳房》,到蒋子丹的《蓝颜色》、《左手》、《圈》、《绝响》再到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时光与牢笼》、《巫女与她的梦中之门》,女作家在一个又一个的“死亡”叙述中展现她们对于生命存在的深层感悟。 世纪转型期,女作家在“死”的存在中诘问“生”。在生死的轮回中审视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同时,面对“死亡”这一主题,女作家亦展现出自己对于女性的深层思索。在对“死亡”的不断叙述中,女作家在不断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努力地寻找属于女性自我的主体存在。女作家从女性自身的性别体验出发,在一种重塑女性形象的写作中颠覆着父权制熏陶下的传统观念,展现女性真实的生存景观,探索属于女性自我存在的多重文化意蕴。此一时期,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这么几方面的“死亡”叙述:一是女作家对于女性在爱情失落后的自杀现象的叙述;二是女作家笔下的弑母、弑女、弑夫题材;三是女作家所展现的女性因难产、早产等状况的出现而导致的生育之死。 世纪转型期,女作家从个体的生存本身出发,自觉的、多角度的表现对于死亡现象的深刻感受。像毕淑敏、蒋子丹,陈染以及徐小斌、迟子建、方方等人的小说创作中对于“死亡”的叙述都是十分具有典型意义的。可以说,女作家正是用自己的创作不断的在丰富着当代文坛上的“死亡”言说, 展现当代死亡主题在女性文学中所散发出来的艺术之美,进一步开拓女性文学在当代成长过程中的精神价值与内在意蕴。
其他文献
母爱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基本母题,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对母亲形象的书写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关注,她们热衷于对母亲形象的阐释,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我们刻画了一系列母亲形象
百回本《西游记》成书于明朝时期,是一本传播与影响范围非常之广的文学作品。小说以佛教的取经故事为内容主线,并使用了大量的佛教文本。这些文本被许多人当成了佛教的真实情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尽公民义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针对电力系统监测中大量时间序列数据存储和高效查询的问题,利用云计算框架和HQL(Hive SQL)查询引擎,提出一种容错存储的分级分区查询优化方法。通过副本机制设计电力监测数据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建筑类型和功能的多样化使得工程复杂化,同时加大了结构设计的难度。此研究探析混凝土的设计原理、设计要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相关行业协会、相关单位:rn为深入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我
期刊
  本论文从区域文化角度入手,以新时期河南小说为主要考察对象,对“现代性语境中的乡村政治文化言说”这个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研究中被人们长期有意忽略或者无心错过的现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