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Ⅲ下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调整行为研究及建议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ver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本充足率作为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衡量的重要指标,在银行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次贷危机”过后,国际社会在2010年颁布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Ⅲ》,该协议的出台再一次明确了银行资本充足监管在银行界的重大意义,完善了风险管理观念,对风险的计量也采取了更为审慎严谨的定量计量。早在2004年,我国银监会为了国际接轨,吸收国际上先进经验,颁布了相关的资本充足率的管理办法,充分体现了审慎监管的精神。因此,如何适应监管环境的变化,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研究课题。
  自从巴塞尔协议出台以来,立即吸引了各国的监管者和银行界的关注,因为巴塞尔协议的权威性,全球各大国家均积极采纳和实施。在巴塞尔协议的框架内,银行的风险通过不同的指标的来控制,此举意义重大。与此同时,银行也有不同的资本充足率调整渠道,而不同的渠道将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例如调整分子策略或者调整分母策略对银行的未来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将如何选择使用分子或者分母策略?背后有什么样的原因?在我国银监会以资本充足率作为监管手段以来,历史上的经验又有什么借鉴意义?
  本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将简化银行资本的构成,把他定义为资本净额和风险资产之间的关系,而资本净额又是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的和。然后建立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和资本净额的一个回归方程。由于我国银行特质明显,因此把我国的银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四家国有银行,第二类银行是股份制银行,第三类银行是城市商业银行,然后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实证研究表明:分子策略是我国国有银行采取的主要策略;我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在04年前后均基本达标,所以其整体的资本充足率出现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并最终趋近于8%-12%;而城市商业银行彼此独立性较高,个体差异较大,达标过程较为艰辛。然后根据本次调整的经验,对《巴塞尔协议Ⅲ》在中国实施后,银行采取何种方式调整自身的资本充足率提供的建议与意见,并结合所学知识,提供了一些优化方案。
  本文内容共由5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引言。在这一章里,主要分析了文章的背景和文献综述,对过往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第二章:资本充足率监管的意义及其演变。首先对国际资本充足率监管制度的演变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梳理与归纳,从首部《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推出开始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出台,逐步完善了对资本充足率的监管,并且把“三大支柱”作为监管的核心内容。在经历了“次贷危机”过后,巴塞尔委员会重新修订了相关协议,并在2010年正式颁布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从原来的定性监管过渡到了定量监管。通过《巴塞尔协议Ⅲ》中核算资本充足率的办法,可以把商业银行调整资本充足率的办法总结为两种策略: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简单来说,就是增加资本金(包括核心资本以及附属资本)来提高资本总额,或者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暴露。
  第三章:资本充足率的调整策略及模型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资本充足率调整的两种具体策略: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在分子策略中,将从融资渠道的不同,将其分为两大部分:1、内源融资,2、外源融资。通过公式变形后,一共得到7种融资手段:1、发行普通股;2、政府注资;3、引进战略投资者;4、发行优先股;5、提高超额准备金;6、发行长期次级债券;7、发行可转债。在分母策略中,主要思想就是在保持资产规模总体不变的情况下,减少高风险资产,增加低风险资产规模来提高资本充足率,这样有助于提高银行的整体的风险抵御能力,也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策略选择的实证。本章首先对我国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现状进行了归纳和回顾,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波动。在接下来的过程中,然后利用03-09年各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并以银行的性质为基础,把我国的银行分为国有、股份制、城商行三大类。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估计中,利用F检验,根据检验结果,选择混合估计模型,然后进行回归,通过回归所得到结果,认为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受其资本金的影响较大,说明分子策略是国有银行选择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首要途径。知道:由于国有银行的特殊背景,增加资本金相对容易,因此通过分子策略基本上没办法影响国有银行的风险偏好。这也比较符合样本中的国有银行从2003年到2006年的风险资产与资本净额的变化情况。
  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是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首先利用Hausman检验,通过检验结果,发现,其个体效应与回归变量有关,即适用于固定效应模型。通过回归结果,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国有银行一样,资本充足率受到资本净额的影响大于风险资产。与国有银行相比,对于如何提高银行自身资本充足率,各大股份制银行也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样本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资本充足率普遍集中到了8%-12%的区间,当到达2006年的时候,资本充足率的截面图已经比较平稳,说明股份制银行通过良好的公司治理等手段避免了过高资本金带来的额外的机会成本。
  在城市商业银行里,因为数量多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无法获得,只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商行,从理论上分析,因为样本数据的取得本身具有随机性,所以应该建立随机效应模型。通过LM检验来验证随机效应模型的适用性选择。通过回归结果,发现:因为城市商业银行众多,且其所在的市场环境、资金来源、规模大小等各方面都不太一样,所以每一家城商行都有各自独立的经营策略和理念,彼此的相互影响也较少。此外,城市商业银行还有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他的风险资产的系数大于零,说明对于城商行来说,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相互影响比较大,与前面两种情况不同。
  第五章:结论及政策建议。本章主要是为了得出结论并提供建议,找出了三类银行在资本充足率调整过程中的异同,认为:分子策略成本高,见效快,但对于降低和分散银行风险没有太大的帮助,相对而言,持续性不强;与此相反,分母策略虽然见效慢,但能够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分散银行自身的风险,减少银行的风险暴露。同时,关于分子策略和分母策略,均提出一些建议。其中,分子策略中,提出了发行长期次级债、可转债、混合资本债、优先股及其衍生品等;关于分母策略中,则有调整信贷资产比重、审慎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优化表外业务等。
其他文献
期刊
对世界经济发展造成重创的2008年金融危机是一场巨大的灾难。此次危机爆发已经六年有余,但其余威犹在,世界经济仍然未从此次灾难中复苏过来。面对金融危机虽然还心有忌惮,但世界各大经济体并没有懈怠,而是在改革的探索过程中继续研究和分析金融危机,发现金融领域的漏洞和缺口,重建金融领域的平衡,以促进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后来世界各国在对金融危机进行反思的时候,一个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新的金融术语——“影子银
学位
近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近年来,经济发展的质量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伴随着经济增长新常态的出现,国家强调,经济增长不能单纯依赖粗放型增长模式,以资源的过度消耗为代价换取经济总量的提高,应当通过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着力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让
学位
学位
期刊
期刊
报纸
期刊
报纸
2004年以来,城商行在国内银行业中的重要性,随着跨区域战略的实施和发展而日渐增加,其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高。截至今年1月份,城商行的总资产增长将近10倍,其在国内银行业资产总额中的占比翻番。城商行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因于以增设分支机构方式进行的跨区域发展战略,本文以下部分称此类已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城商行为“跨区域性城商行”。  目前,我国约有112家跨区域性城商行,占城商行总数的84.21%左右,它们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