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苗期耐盐是一个重要的生理性状,研究该生理性状的遗传基础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室在籼稻品种R401经过辐射诱变的M2群体中筛选到一个苗期耐盐突变体。针对这个突变体,我们做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基因定位,通过测序确定候选基因,并进一步通过互补实验进行验证候选基因,GUS表达实验分析基因的表达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在苗期,用150mmol/LNaCl溶液处理,对照植株死亡,突变体植株生长旺盛。用耐盐突变体和粳稻品种Nipponbare(不耐盐)作为亲本,构建了一个F2群体,在苗期的时候,调查该群体在150 mmol/L的NaCl溶液胁迫下的表现情况,发现Nipponbare和耐盐突变体耐盐性的差异被单个主基因所控制,耐盐性为隐性,将该基因暂时命名为SST(t)。2)利用粳稻品种Nipponbare(不耐盐)和耐盐突变体作为亲本,构建的F2群体,共1559株单株进行基因定位,先采用集团分离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法将SST(t)定位在第6号染色体上,然后开发新的SSR和InDel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标记InDel27101和InDel27118之间的17Kb范围内。3)在17Kb的定位区间中只有一个注释基因基因OsSPL10,设计引物扩增并测序确定注释基因。测序分析表明,与野生型和日本晴等位基因相比,在突变体sst(t)中,OsSPL10基因编码区中的第232位碱基缺失。缺失导致移码突变,形成早期终止密码子。这一结果表明,该OsSPL10基因很可能是SST(t)的候选基因。4)遗传互补试验:利用Nipponbare的基因组DNA构建了遗传互补试验载体,包含候选基因启动子、编码区和终止子,转入籼稻品种R401辐射诱变的耐盐突变体中,获得了 20株阳性植株,来源于20个抗性愈伤。5)基因表达分析:构建了候选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到Nipponbare中,获得了 1株阳性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