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虾基因组DNA甲基化MSAP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建立并优化了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因组DNA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技术,从表观遗传学角度分析讨论了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人工选育种黄海1号不同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和多态性差异,分析了在氨氮和pH胁迫条件下中国对虾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模式,探讨了甲基化修饰是否参与中国对虾抗逆性状的分子机制,以期为中国对虾抗氨氮和pH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建立并优化了中国对虾DNA甲基化分析的MSAP程序和体系。主要从酶切体系、预扩增PCR体系和选择性扩增体系三个方面进行。包括内切酶量、酶切时间、模板浓度、预扩增缓冲液量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浓度等条件的优化,获得最佳反应程序和体系。酶切反应:7.5U同裂酶HpaII或MspI,EcoRI对1uL DNA模板37℃酶切8h;预扩增反应:10倍稀释连接产物为模板,1U TaqDNA Polymerse,2.2uL10×Taq buffer (Mg2+=33pmol)共20体系;选择性扩增反应:10倍稀释预扩增产物为模板,30pmol引物,1U Taq DNA Polymerse,2.0uL10×Polymerse buffer。选扩增产物经变性在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下进行MSAP分析。第二部分应用建立的MSAP技术分别对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选育品种“黄海1号”的肌肉、鳃、血液三种组织基因组DNA的CCGG甲基化水平进行对比分析,试图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影响中国对虾生长性状的分子机制。采用30对引物进行选择性扩增,结果显示:中国对虾野生群体肌肉、鳃和血液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3.1%、22.3%和19.7%;黄海1号肌肉、鳃和血液的甲基化比例分别为21.4%、19.6%和18.9%。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黄海1号”同一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不同(P≤0.05),而肌肉、鳃和血液不同组织间的甲基化水平也各不相同(P≤0.05)。DNA甲基化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野生群体和“黄海1号”各组织的多态性条带转变中,鳃组织的多态性变化幅度最大,Class d、Classc、Class b中typeⅠ均发生增高或降低;肌肉其次,只在Class b中typeⅠ升高54.2%;而血液最为稳定,无明显变化。第三部分应用MSAP技术对不同浓度氨氮和不同pH梯度急性胁迫处理的中国对虾肌肉组织进行基因组DNA甲基化模式分析,以期为中国对虾抗氨氮和抗pH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氨氮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在23.66%-24.17%,当NH4Cl≤8mg/L时,中国对虾DNA总甲基化水平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半甲基化水平则发生明显上升(P≤0.05)。当NH4Cl≥8mg/L,DNA总甲基化水平上升,其上升趋势与氨氮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性。pH胁迫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DNA甲基化水平变化的幅度为21.73%-22.11%,pH值小于8.0或大于8.8急性胁迫时,DNA总甲基化水平降低,前者降低幅度(pH7.2和7.6时分别降低0.34%和0.38%;)与后者(pH=8.8和9.2时分别降低0.21%和0.28%)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半甲基化水平反应趋势则随pH的增加而降低。
其他文献
我国水产养殖向着集约化、高密度模式发展。大量的人工投饵,导致残饵和粪便在养殖池底堆积,底部环境持续恶化,限制了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光合细菌是微生态制剂的一种,可专
压载水的排放可能会引发外来物种入侵,对排放地的本土生物,当地的居民正常生活产生威胁。电催化处理船舶压载水因原位生成氧化性物质,杀菌灭藻效果好广泛的应用。但对电催化
暴风雨中救萧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很快占领了全东北。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萧军在北满一个小县城舒兰聚合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抗日青年,准备拉起队伍抗击日本强盗。但是,由于叛徒出卖,他们失败了。萧军被迫和方靖远逃亡到哈尔滨,成了没有职业的流浪汉。失败,并没有使倔强的萧军消沉颓唐。他又找到一群新的战友,开始以文艺为武器进行新的斗争。当时,“萧军”这个名字还没有出世,人们熟知的是流浪诗
中国卤虫(Artemia sinica)是一种广温、广布的小型甲壳动物,以卵生或卵胎生的方式进行繁殖。在外界环境胁迫的条件下,中国卤虫以产卵的繁殖方式可以产下休眠卵,这种休眠卵是处于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