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省地处我国南海之滨,五岭以南。自秦汉以来,中原汉人不断南迁岭南,中原文化与南越土著文化经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整合与分化,使得广东省内逐渐形成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文化板块及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区系类型;近代以来,海外文化的不断涌入,又为广东的地域文化特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广东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厚重的历史文脉,使其建筑文化既与中原传统建筑文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又具有较大的独立性,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将文化地理学与建筑文化学的理论体系相结合,对广东省的地域建筑文化特征进行阐释和论述:第1章首先对地域建筑文化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继而对国内外建筑学、民居学、聚落地理学等领域有关地域建筑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建筑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进行了总体评述;以此为基础,在第2章提出了研究设计和论文框架;第3章从地理区位、地貌、气候、水文特征等几个方面叙述了广东省的自然环境,并从中华文化圈、百越文化、广东各地区民系文化特质等几个层次概述了广东省地域人文历史环境,从整体上分析了广东省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和人文背景;第4章先是以民系文化区为单位,以民居建筑为主体,运用区域对比的分析方法,论述了各民系文化区内典型地域建筑的形制特征,并归纳了广东地域建筑的共性,继而对其进行类型划分;第5章以广东骑楼和客家围龙屋为例,对建筑文化的自然和人文基因进行具体解读,由于两种地域建筑的形制特征的差异,在论述过程中各有侧重,在分析骑楼建筑时,将骑楼在广东省的宏观空间分布与广东各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相关性作为侧重点,对围龙屋的分析,主要从其选址、布局、建筑材料、建筑装饰等微观领域,探讨围龙屋与客家居地的自然环境以及客家民系的文化特质之间的关系;第6章在分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大民系文化相互之间的接触特点的基础上,对客家与福佬民系文化接触地带的民居建筑特点进行实地考证,从建筑形制、构造、装饰、材料等几个方面论证了文化边界区建筑的过渡性特征,继而对广东省的地域建筑文化进行区划,进一步论证了建筑文化的扩散和整合机理;第7章对地域建筑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异规律以及建筑文化的扩散与整合规律进行了概括总结,并探讨了“建筑文化地理学”理论框架的构建、新时期建筑文化的扩散特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地域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等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