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胁迫是导致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等重要经济贝类的大规模死亡以及养殖水产品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单一的胁迫因子与滤食性贝类的大规模死亡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多种胁迫因子的协同作用可能会导致贝类的死亡。开展有关环境胁迫对滤食性贝类生理生态学特征影响的研究,对系统了解滤食性贝类的各种胁迫反应、探讨贝类大规模死亡机制,建立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经济养殖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现场研究了环境胁迫对滤食性贝类滤水率的影响。在水温最高的 8 月份,环境胁迫对栉孔扇贝 (C. farreri)(二龄)滤水率影响显著,滤水率在 8 月份出现全年最低值,为 1.60L/ ind·h,明显低于实验期间滤水率的平均值 (9.51L/ind·h)。影响栉孔扇贝 (C. farreri) 滤水率的胁迫因子主要有温度胁迫和病原体。 2. 现场研究了环境胁迫对滤食性贝类生物沉积速率的影响。在水温最高的 8月份,环境胁迫对栉孔扇贝 (C. farreri) (二龄)的生物沉积速率影响显著。生物沉积速率在 8 月份出现全年最小值,为 0.44g/ind·d,明显低于实验期间的平均值 2.72g/ind·d。影响栉孔扇贝 (C. farreri) 生物沉积速率的胁迫因子主要是温度胁迫,饵料匮乏,生殖压力以及环境污染等。 3. 现场研究了环境胁迫对滤食性贝类耗氧率的影响。栉孔扇贝 (C. farreri)(二龄)的耗氧率 7 月份最高,平均为 2.63mg/g·h;1 月份最低,为 0.39mg/g·h。之后耗氧率又增加,次年 7 月耗氧率再达峰值 2.18mg/g·h。长牡蛎(Crassostreagigas)的耗氧率也呈现出同样的规律:7 月耗氧率达最大值 2.13mg/g·h,随后耗氧率快速下降,1 月份达到最低值 0.07mg/g·h。之后耗氧率又开始增加,7 月再达峰值 2.10mg/g·h。贝类耗氧率在温度次高的 7 月到达最大值,在温度最低的 1月达到最小值,8 月份平均水温最高时栉孔扇贝 (C. farreri) 和长牡蛎(C. gigas)耗氧率均下降。影响栉孔扇贝 (C. farreri) 及长牡蛎(C. gigas)耗氧率的胁迫因子主要是温度胁迫,同时还受生殖压力以及食物浓度等的影响。 4. 现场研究了环境胁迫对滤食性贝类排氨率及氧氮比(O: N)的影响。栉孔扇贝(C. farreri)(二龄)的排氨率平均为 2.92μmol/ind·h,变化范围是环境胁迫对滤食性贝类生理生态学特征的影响 41.45-6.64μmol/ind·h ,其中排氨率最低值出现在水温最低的 1 月,排氨率最高值出现在水温最高的 8 月。长牡蛎(C. gigas)也有与栉孔扇贝 (C. farreri) 相似的规律,即排氨率最高值出现在 8 月份,最低值出现在水温最低的 1 月。二龄栉孔扇贝 (C. farreri)2002 年 8-9 月份氧氮比低于 20,并且明显低于相邻的 7 月份和10 月份。8 月份氧氮比最低为 16.26,11 月份氧氮比最高为 124.1。长牡蛎 (C.gigas)的氧氮比 7 月最高(59.8),8 月份和 1 月份都低于 20,1 月达最小值(9.2)。栉孔扇贝 (C. farreri) 和长牡蛎 (C. gigas)的氧氮比在水温最高的 8 月份均低于 20,说明实验贝类在这段时间以蛋白质代谢为主,可能与贝类在这段时间受到温度胁迫有关。桑沟湾长牡蛎(C. gigas)一般在 8 月份产卵,产卵后糖原和脂肪耗尽,机体必须依靠蛋白质代谢来补充由于繁殖而消耗的能量,因此导致双壳贝类在 8 月份氧氮比偏高的因素除了温度胁迫外,还与生殖压力和营养压力有关。5. 研究了双壳贝类血淋巴中儿茶酚胺含量的检测方法,为系统研究环境胁迫对双壳贝类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研究以及进一步开展贝类的生态免疫研究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双壳贝类血淋巴中儿茶酚胺含量变化的检测,可为环境胁迫引起的双壳贝类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反应研究提供重要指标,进而为贝类大规模死亡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以栉孔扇贝 (C. farreri) 和长牡蛎(C. gigas)为实验动物,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法(HPLC-ECD)可以灵敏高效的对双壳贝类血淋巴中儿茶酚胺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方法优化实验表明:取样时间最长不超过 1.5 分钟;还原性谷胱甘肽作抗氧化剂效果较好;前处理各试剂与血样量的最适配比为血样量 1.5ml、Tris 缓冲液(1.5M, pH8.6)1ml 和氧化铝 25mg;水洗后离心并尽可能吸干氧化铝中的水分。去甲肾上腺素的回收率为 53~69%,肾上腺素的回收率为 47~73%,多巴胺的回收率为 48~56%。关键词:环境胁迫;滤食性贝类;儿茶酚胺;生理生态学特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