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拷贝的闪存垃圾回收和损耗均衡优化方法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ou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量呈爆炸性增长,多样化的大数据应用对存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基于闪存的固态盘(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因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低能耗等特性成为主流存储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嵌入式设备、个人电脑、企业存储系统和数据中心中。如何降低闪存的磨损写和异地更新等特征对闪存存储设备的性能和寿命的影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垃圾回收是固态盘内对闪存脏块进行碎片整理的算法,其效能对闪存的性能和寿命有直接的影响。传统基于回拷贝的垃圾回收算法面临回拷贝的可执行性(回拷贝是否能可靠执行)检测开销大的问题,成为垃圾回收性能的瓶颈。针对此问题,提出基于回拷贝的快速垃圾回收算法(Fast Garbage Collection,简称FastGC)。通过建立闪存回拷贝执行次数与数据失效的量化关联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量化关联关系的回拷贝的可执行性检测算法。利用回拷贝执行次数作为可执行性的判断依据,有效减少传统回拷贝可执行性检测中的传输延迟。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基于回拷贝的垃圾回收算法相比,FastGC算法最高可将系统读、写响应时间分别提高66.3%和44.2%。损耗均衡是对闪存块磨损差异进行平衡的算法,其效能对闪存的寿命有直接的影响。为了解决回拷贝引发的分组间磨损不均衡而导致的闪存寿命下降问题,优化FastGC算法,提出基于FastGC的高效损耗均衡算法(FastGC-based Wear Leveling,简称FastGC-WL)。分析垃圾回收过程中的数据迁移特征,设计了一种基于分组内数据冷度和擦除次数的损耗均衡策略,通过均衡每次垃圾回收过程中迁移的数据量,保证分组间的擦除次数以相同的速率增长,减少分组间的磨损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损耗均衡算法相比,FastGC-WL算法可以有效减小闪存磨损差异。
其他文献
证明商标与普通商标虽同为《商标法》所规制,但二者在性质和功能等方面上皆存有差别。就普通商标而言,商标权人有权禁止任何人未经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相同商标,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从而导致消费者有混淆误认可能的行为。无论使用人生产销售商品的品质如何,即使品质相同甚至更优,只要未经权利人许可,就不得擅自使用。证明商标是用来标示商品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标,其创
目标检测技术是一种识别并定位图像中特定目标的技术,它是图像理解的一个重要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随着卫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三号等卫星的发射,大量
学位
键值存储是现代存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LSM-tree数据结构针对磁盘的随机写做了优化,大幅度提升了键值存储系统的写性能,因此基于LSM-tree的键值存储成为主流。为了克服LSM-tree在读写操作中仍然产生较高的读写放大现象,进一步发展成为采用键值分离的键值存储系统。然而,采用键值分离的键值存储系统在更新密集型工作负载下会频繁的触发垃圾回收(GC)操作,导致其无法实现较高性能。针对上述问题
获取数字图像中物体的深度信息,即物距离相机的远近关系,是机器视觉学科一项重要的任务。图像的深度信息一般表示成对应图像的深度图,深度图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代表原图对应像素到相机所在平面的距离。获得的深度图是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的基础,同时也为图像的分割、聚类、识别等提供了新的途径。图像的深度信息还是工业生产实现自动化的重要基础,也是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机械实现自动寻径、自动规避等功能的重要依据
学位
外控式变排量压缩机开发项目的进度计划及控制一直以来是研发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研发经理和项目团队来说,此类项目经常会出现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情况,开发团队对进度计划和控制的把握往往不尽人意。主要原因在于这种压缩机的的开发项目具有不确定性。以往在企业中使用的项目进度管理方法缺少对这种不确定性的考虑,所以进度计划无法完全反映研发压缩机项目的实际情况,这样给项目资源配置、人员投入、生产准备、市场开发都带来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人们对低碳经济与低碳创新发展的空前重视,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创新系统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目前,我国现有的区域
黄土高原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自然环境恶劣,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制约着社会经济的绿色持续发展,导致贫穷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黄土高原地
本文以具有耦合时滞的弹性关节机械臂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四维系统模型,通过引入快慢变因数,研究退化后其二维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时滞因素对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的影响。首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