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ppo-YAP信号通路在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ljdhnaliuh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所引发的多种慢性疾病,严重影响国人健康。在所有慢性疾病中,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引起的骨质疏松骨折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正常患者。相比于其他类型的骨质疏松,T2DM诱发的骨质疏松的病理机制更加复杂,其骨密度的变化程度不明确,可能降低,不变甚至升高,导致骨折主要的原因往往是骨脆性增加,其具体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研究清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一种骨组织中常见的祖细胞,其分化活跃,能分化成多种类型细胞,尤其是向脂肪和骨的分化,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一旦该平衡被打破,向脂肪细胞分化的比例高于成骨细胞的时候,机体内总的成骨能力则会下降,是引起骨质疏松的根本原因。Hippo/YAP通路对于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YAP蛋白广泛参与了各种肿瘤的发生以及T2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胞内YAP的增加还能调节PI3K通路,进一步通过下游相关分子调控细胞的各个生命过程。同时该通路还广泛参与动物器官的发育。因此我们认为,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T2DOP)的发病过程中,T2DM所导致的YAP蛋白表达增加,抑制了PI3K通路活性,进而导致了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下降及骨质疏松的发生。本实验拟通过建立T2DOP大鼠模型并提取BMSCs,通过转染YAP慢病毒探索其对骨质疏松BMSCs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治疗T2DOP提供新的靶点及研究方向。研究方法:(1)提取并检测T2DOP大鼠的BMSCs成骨指标和YAP蛋白的表达:取12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T2DOP组和正常组,T2DOP组腹腔小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高糖饲料建立模型,正常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两周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指数;Micro-CT检测大鼠骨微结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小梁的改变,验证T2DOP模型建立成功。随后全骨髓贴壁法提取两组大鼠BMSCs,通过细胞形态、姬姆萨染色、以及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的检测,验证我们所取得的细胞确实是BMSCs。然后对两组BMSCs进行成骨以及成脂诱导,检测ALP活力及分泌情况,进一步证明细胞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BMSCs。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OPN、Runx2的表达差异并监测YAP的前14天的动态表达。(2)沉默YAP对T2DOP大鼠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使用慢病毒下调T2DOP BMSCs中YAP的表达。慢病毒转染后使用荧光显微镜以及RT-PCR验证转染效率。对转染后的BMSCs进行成骨诱导,检测其增殖曲线、ALP活力及分泌情况,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形成情况。RT-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OPN、Runx 2的表达情况。(3)沉默YAP对PI3K通路的影响:YAP慢病毒转染沉默BMSCs后检测各组细胞磷酸化PI3K、Akt、m TOR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YAP蛋白对PI3K通路的影响,同时我们在YAP沉默的基础上添加PI3K选择性抑制剂,阻断PI3K通路,研究YAP是否是通过PI3K/Akt/m TOR通路调节BMSCs的成骨能力。结果:(1)T2DOP大鼠骨密度降低明显,骨小梁厚度及数量、骨体积分数等骨微结构数值也都明显降低,HE染色结果也显示骨量的减少;空腹血糖以及胰岛素增加,胰岛素指数下降,证明成功建立T2DOP大鼠模型。(2)原代培养两组细胞的形态、姬姆萨染色及表面抗原结果均符合BMSCs的特征。成骨和成脂诱导后均见钙结节和脂滴形成,证明B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3)两组BMSCs成骨能力检测:T2DOP组的BMSCs钙结节形成数量少;ALP染色深染颗粒数量少;ALP活力降低。成骨相关基因OPN、Runx2的表达水平降低。(4)T2DOP组BMSCs的YAP蛋白动态监测结果显示YAP蛋白表达增加。(5)沉默YAP基因后T2DOP组BMSCs的钙结节形成相比于T2DOP组增加,OPN,Runx2基因的表达明显恢复,ALP深染颗粒数量和ALP活力也部分提高。(6)沉默YAP后PI3K/Akt/m TOR通路检测:T2DOP组的BMSCs中PI3K/Akt/m TOR通路蛋白表达明显降低,YAP基因敲除后,PI3K/Akt/m TOR通路蛋白表达增加。(7)向沉默YAP的T2DOP组BMSCs中添加PI3K抑制剂后ALP活力下降,OPN、Runx2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1)T2DOP模型大鼠的BMSCs增殖能力增强,成骨能力降低,成脂能力升高。(2)T2DOP组的BMSCs中Hippo-YAP信号通路被激活。(3)沉默的YAP蛋白可以部分提高T2DOP组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4)T2DOP组的BMSCs中PI3K/Akt/m TOR通路被抑制。(5)沉默YAP蛋白后能够激活被T2DOP抑制的PI3K/Akt/m TOR通路并提高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6)PI3K抑制剂能反转沉默YAP所提升的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
其他文献
目的:骨吸收和骨溶解性疾病为骨科和口腔科的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如关节置换,种植体导致的骨吸收,牙周炎导致的骨吸收等。骨吸收活动主要由骨髓系来源的破骨细胞承担。破骨细胞的分化主要依赖于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为辅助作用的,成骨细胞分泌的核因子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目的: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以胃肠道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复发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氏病(Crohn’s disease,CD)。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普遍认为是由于遗传因素、肠道菌群、肠黏膜免疫调节异常和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通过削弱肠道屏障导致肠道黏膜免疫过度激活而引起的疾病。肿
目的:在全球范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死率均为首位,每年因此病致死人数高达1760万,并且在2030年该数字预计将会上升至2360万人[1]。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大部分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AS斑块破裂导致动脉栓塞是心血管事件的直接原因。尽管对于心血管病有许多治疗方式,但其致死率仍呈逐年上升态势。为此,明确AS的发生、发展特点及其相关机制,开发新的干预措施,是降
目的:由于人工合成假体的生物相容性差,数以百万计的隆鼻接受者被迫选择自体肋软骨作为移植物。自体肋软骨具有极强的生物相容性,但其组织来源有限、造成供区损伤(疼痛、运动受限、胸廓畸形和胸壁瘢痕)和手术时间延长等诸多不足,使其实际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脱细胞异种肋软骨因其保留了天然细胞外基质并且具有低免疫原性,有望成为自体肋软骨有前景的替代品。然而,传统的软骨脱细胞方法以去污剂多轮次、长时间的反复洗涤为
前言: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尽管在OSCC的诊断、手术和肿瘤治疗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过去30年中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仅为50%左右。由于慢性炎症通常与较差的预后相关,因此了解肿瘤微环境在OSCC进展过程中的参与方式至关重要。肿瘤的内部结构比正常组织复杂得多,其特定的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
目的: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在对其进行组织学分类,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s)所占比例高达85%,其余为小细胞肺癌。在世界大部分地区,NSCLC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10-20%。尽管目前肺癌的靶向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的耐药始终困扰着临床治疗
前言:喉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东北地区高发,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喉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超过半数的喉癌患者确诊时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浸润和淋巴转移。喉癌的复发和转移是影响喉癌患者五年生存率的重要因素。目前,喉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和放疗为主,缺乏早期诊疗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因此,深入研究喉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将有利于发现喉癌诊断和治疗的分子靶标,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肿瘤异
目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ALF)在我国很常见[1],常伴发多种并发症[2],肝肾综合征(HRS)是其中之一。严重肝损伤发生时,患者体内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及TNF-α明显增加[3-4],TNF-α通过增加PKC-α活化上调肾小球平滑肌细胞和系膜细胞内1型1,4,5-三磷酸肌醇受体(IP3R1)表达,导致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异常增高,造成肾灌流压增高,滤过率下降[5-7],导致进行性、功
前言:胶质瘤是以神经胶质细胞为起源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依据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最新脑胶质瘤的分级标准,将胶质瘤分为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细胞胶质瘤、室管膜胶质瘤、脉络丛肿瘤及胚胎性胶质瘤。有低级别胶质瘤(I、II)和高级别(III、IV)胶质瘤两大类。高级别的胶质瘤恶性程度远远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临床上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化疗或联合治疗等,但是胶质
目的:原发性高血压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因复杂,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有研究证明炎症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但是炎症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慢性、低度炎症多见于非感染性疾病。其病变特征与急性炎症完全不同。急性炎症通常由外源因素(如病原微生物)引起。相反,轻度炎症通常由组织损伤引起的内源性物质诱发,可以长时间持续存在,造成组织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