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謂韓國《千字文》,是指韓國從古至今所流存的用漢字編寫,輔以諺文注釋音義,供兒童學習啟蒙的字書,是由一千個漢字組成,以韻文的形式編排。其祖本是中國梁朝的周興嗣所集字,大約在百濟時代傳入韓國。本文旨在通過研究多種周興嗣集字《千字文》的版本,瞭解其在韓國傳播情況,從而瞭解歷史上的韓國人對千字文的學習情況。所以本文立足於掌握的各種文獻版本,從文獻學、文字學的角度對各文本進行考察研究。首先是觀察周興嗣集字《千字文》在各歷史時期的版本情況,通過版本調查舆敘述,分析韓國歷來對《千字文》的重視情況。其次是對《千字文》的用字情況(字量、字種、變異類型)進行統計分析,在此基礎上進行歷時考察,並探索其影響因素。再次,通過對於在韓國《千字文》中的注釋内容,考察歷代韓國學者對《千字文》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思想内容的解讀,從而考慮《千字文》在漢字教育中的情況。通過以上的研究得出版本方面、用字的、文本的結論。通過對韓國人刊刻中國周本《千字文》版本的梳理,總結出韓國《千字文》版本之特點。第一,韓國人刊刻中國《千字文》版本(共82種)情況。第二,諺文音義注釋對古音,古義的保存。第三,通過對用字情況(字量、字種、變異類型)進行統計分析,可見其特點。最後,從歷代各學者注釋内容看,古代韓國在用《千字文》作為教材進行漢字教育和解讀體現其對倫理觀、思想價值觀、自然觀等方面的認知。這也體現出了中韓文化之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