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外生性现代化国家大多将国家振兴和民族崛起立足于发展教育,尤其重视小学教育,并将国家振兴的首功归于小学教师。在国穷民困、内乱外辱的近代中国,教育救国的理想承载着国人期望。小学教育则是国富民强之根本,小学教师肩负着“教育救国”的重任。通过考察30年代四川小学教师状况,可从侧面透视近代中国陷入被动挨打、贫穷落后泥潭难以自拔的部分原因所在。 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30年代四川小学教师基本状况进行论述: 第一,小学师资总体水平差。师范教育滞后使合格小学师资严重缺乏,小学师资素质差。政府采取提高小学师资水平的措施效果甚微,没能根本改变四川小学师资状况。 第二,小学教师职位无保障。民国时期,小学大多实行校长聘任制。校长滥用职权或地方势力、行政当局的操纵,致使小学教师职位不稳定,陷入为争夺职位的“六腊战争”。 第三,小学教师经济待遇低。小学教师待遇普遍很低,生活难以维持。小学教育经费来源复杂、教育经费管理混乱、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是导致小学教师待遇低的直接原因。菲薄的待遇导致小学教师队伍不稳定,阻碍四川小学教育的发展。 第四,小学教师社会声望低。小学教师普遍丧失社会信誉,社会声望低。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小学教师自身素质低;新教育昂贵、不实用以及由教育赶超式发展而引起的小学教育失去信用等。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文通过对小学教师的师资水平、职位状况、经济待遇以及社会声望等四 个方面的论述,基本反映了当时四川小学教师的总体社会地位和形象,这也是 全国小学教师基本状况的一个缩影。近代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剧变的根本原因在 于:近代中国社会缺乏健全的社会整合机制以确保教育和教师的应有地位。 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至今仍然与之所从事的祟高事业不成正比。全面提高 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始终伴随教育现代化历程的艰巨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