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一般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着强劲势头,年均增长率超过9%,而且这种强劲势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可是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就业形势却不容乐观。城镇登记失业率居高不下,就业增长率下降趋势明显,出现了经济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的现象。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严峻的就业形势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谈论的话题,如何实现就业与经济同步增长是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经济到底能够容纳多少就业人数,是否达到经济承载的极限,影响就业承载力的因素等都成了本文的研究重点。理论与实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本文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在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研究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研究就业承载力上,通过就业容量与就业承载力比较,定量的分析我国未来就业情况。本文对影响因素采取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所希望得到的预测结果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我国未来就业人数、GDP进行预测。通过就业承载力与实际就业人数比较,得出我国现行经济就业承载力是否超过阈值。进而对影响就业承载力的因素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提出提高就业承载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及建议。指标创新是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指标创新不是单纯地讨论就业问题,而是综合了经济增长和就业两方面因素,分析我国经济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现象背后的原因,能够更有效的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所容纳的就业量。本文首先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趋势图,以及就业弹性可以得出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为了研究就业压力的原因,引入就业承载力的概念,对我国现在以及未来就业承载力做出预测分析,通过与就业人数比较,得出目前经济情况下,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即将要超过经济的承载力,其次对影响就业承载力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本文选取了三个影响就业承载力的经济指标:GDP、第三产业比重、政府投资。建立1981-2010年就业承载力及其影响指标间的回归方程,通过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发现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运用Engle-Granger提出的协整检验方法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得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由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均衡关系,可以对它们之间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可以发现,GDP、政府投资和就业承载力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三产业比重是就业承载力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综合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通过增加GDP、政府投资,加大第三产业力度来提高就业承载力从而提高就业人数达到减缓就业压力的目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其他的一些措施,比如说加快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在流动中创造就业机会;加大国家政策对再就业的扶持力度;改革户籍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各项法规和制度增强劳动力的流动性,在流动中创造就业机会等等。虽然以上介绍了很多解决就业的办法,但是由于数据可得性方面的原因,以后我们还可以考虑增加一些其他指标来研究,比如,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化率、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