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中的深度访谈方法收集相关资料,并对该方法的适用性、可行性及研究局限作了说明。研究所用资料来源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对本市杨浦区、虹口区、闸北区19位外地来沪的私营业主的个案访谈。
研究结果发现:对于工作和闲暇,私营业主并没有明确的区分,因为事业的成功与否是他们满足感的重要来源,因此他们对工作的投入和付出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基调,忙碌的工作之余倾向于选择低调安静的闲暇方式。在日常消费上,除了经济收入这一决定性因素以外,该群体成员在消费项目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未能体现该群体共有的“品位和格调”。在人际交往上,移民业主对于社会网络的构建非常重视,地缘、业缘、学缘等只要对在上海的事业和生活有帮助的各种关系都被他们纳入了视野并活跃地使用,尤其是和政府官员各级干部打交道成为他们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家庭婚姻状况上,私营业主对家庭、对下一代普遍表现出了应有的责任感和情感寄托。虽然有些婚姻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但是和当前很多人一样,他们把感情和责任放在了维系家庭的重要位置。
从研究中我们看到了经济状况对于该群体生活方式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其生活方式却未能成为区分该群体和其他群体的主要标志。本文从文化资本这一概念出发分析该群体生活方式个性大于共性的原因。相同的工作性质可以带来相近的经济资本,却并不代表相近的文化资本,研究对于被访者的年龄、学历、家庭背景、之前的职业等都未作限制,这就使得“私营业主”这一职业特点可能造成的生活方式共性在上述未作限制的变量中得到消解,从而呈现个性。中国当前的私营业主群体就社会来源和文化程度而言,是异质性较高的群体。这就是西方流行的“生活方式和品味格调反映社会阶层和等级”的观点在当前中国尤其是该群体中无法适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