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际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一种工具,广告的翻译己显得至关重要。随着人们对翻译认识的不断加深,各种各样的翻译理论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功能翻译这个概念范畴。在莱斯,威米尔,曼塔利和诺德等人的努力下,这个想法发展成为具有完善体系的功能翻译理论。与传统的等值翻译理论不同,该理论不再把源语文本作为衡量翻译的唯一标尺,并且把翻译研究置于行为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框架中。翻译被定义为翻译行为的一部分,而翻译行为则是通过译者生成的信息传递媒介来实现跨文化和跨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翻译因此具备目的性、交际性、跨文化性、人际性和文本生成的特征。功能翻译理论本质上认为翻译是一种目的性行为。其注重文本和译文的功能,特别是译语文本的功能.正如威米尔指出,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理论中所注重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期望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这个理论试图将翻译从源语的奴役中解放出来,从译入者的新视角来诠释翻译活动。因此,翻译功能理论也为英汉互译研究开辟了一个新视角。首先,此理论对翻译实践有较现实的指导性作用。它启示我们在翻译过程中和评估译文质量时应采用多元的标准。因为在功能翻译中的合适标准是个动态的概念。其次,它对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为一些违反现有翻译标准但却经实际检验十分成功的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引起人们对一些传统上不提倡、但从译文功能角度来看有时是必须的翻译方法如删减、调整等重新评价,对扩大翻译研究的范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基于此,引起国内一些学者对各种翻译变体的研究。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功能理论,其中包括理论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及其核心理论“目的论”和对广告英语翻译的启示。第二部分从语言,句法,和修辞三个层面对英语广告语篇的语言特色进行了探讨。因广告的渗透性,重复性和侵入性,如今的中国人和美国人一样,对广告己是无可逃遁。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广告是借助语言在特定的文化环境里运作的,这是论文的重点之一。文章的第三部分正是以此角度对两种文化进行了详细地对比研究。根据英语广告语言的特色以及广告的鲜明目的,从而得出论文结论:广告翻译不单纯是从源语到目标语的语言运作,更是参照译入语文化的特殊适应性转换过程。基于此,通过译例分析,本文第四部分归纳出以原文分析为基础的四种有效的翻译方法:改译,仿译,缩译和套译。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力图为英语广告翻译构建一个较为可行的理论框架,从而在广告翻译实践和广告翻译之间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作者诚挚地希望,本文对英语广告翻研究,能够丰富翻译理论,并能指导英语广告文献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