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暴露对半固态锻造Ti-Cu合金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合金由于其出色的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服役过程中钛合金部件会长期暴露在高温条件下。Ti-Cu合金经过热暴露后,微观组织结构及应力分布状态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合金性能迅速恶化影响结构件服役周期。针对Ti-Cu合金在高温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在不同热暴露条件下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提高在高温环境中Ti-Cu合金服役的热稳定性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通过研究热暴露对三种Ti-Cu合金(Ti-2.5Cu、Ti-7Cu、Ti-14Cu)组织稳定性的影响,结合组织演变规律对热暴露过程中Ti2Cu相的粗化行为进行了定量研究,并建立了不同粗化阶段微观组织演变模型;系统研究了热暴露引发组织演变对Ti-Cu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明确了不同形貌Ti2Cu相对Ti-Cu合金力学性能的强化机制。研究发现,随着热暴露时间增加,三种合金均出现组织粗化现象。但Ti-7Cu合金由于全片层组织热稳定性较好,组织粗化速率相对缓慢。热暴露过程中,Ti-Cu合金内颗粒状加片层状组织粗化较为明显,粗化过程由快速粗化阶段和稳定粗化阶段组成,在快速粗化阶段,Ti2Cu相的体积分数增加了6.44%,而在稳定粗化阶段Ti2Cu相的体积分数仅增加了6.13%。这两个阶段分别受到终端迁移机制和Ostwald熟化机制的控制,颗粒状Ti2Cu相破坏了片层组织稳定性发生粗化行为,热暴露时间从0 h增加到200 h后,Ti-14Cu合金中Ti2Cu相的间距减小了48.7%。由于Ti2Cu相之间的间距减小,减小了位错滑移长度,导致合金延伸率降低,而Ti2Cu相粗化后α/Ti2Cu界面附近位错密度降低,合金抗拉强度下降。热暴露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促进了溶质原子发生扩散,层状Ti2Cu相随热暴露温度的增加粗化速率加快,在400℃下热暴露仅100 h后Ti-2.5Cu合金中层片Ti2Cu相厚度高达1.59μm。Ti-14Cu合金内Cu原子在α相基体中固溶度大,热暴露温度升高过程中Cu原子被大量激活发生扩散,导致Ti2Cu相粗化速率高于Ti-2.5Cu合金,Ti2Cu相大量粗化导致合金内位错密度下降,残余热应力对性能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合金强度出现下降趋势,而Ti2Cu相的粗化以及片层状Ti2Cu相的增加,降低了位错滑移长度与密度,造成了合金塑性下降。
其他文献
智能车辆产业依托新的技术不断发展壮大,吸引愈来愈多的资本加入进来,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运动控制是智能车辆技术领域中的关键部分之一,在车辆的实际行驶中,单独使用横向或纵向控制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所以需要对横向和纵向进行综合控制。本文主要研究智能车辆的轨迹跟踪,为实现这一目的分别设计了横向和纵向控制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横纵向协同控制。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车辆的横向和纵向动力学模型。在车辆两轮
在网文4.0时代,伴随着网文衍生品的推广,粉丝读者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作品与作者剥离,网络文学作品由追求“量”回归到追求“质”.在受众传播的视角下,多元产业有机融合,向理想的第三极产业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