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影视文化异军突起,视觉享受逐渐占据了审美领域的统治地位。由于受到以影视为主导的视觉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小说的读者群不断萎缩,其影响也逐步缩小;反之,影视的观众群则日益扩大。在这种文化语境下,许多作家在创作小说时,不得不采取一些应变策略。于是,文学的“触电”成为了拓展生存和传播空间的文化选择。
80年代的“新写实”小说家、90年代的“冯导御用”影视编剧、21世纪初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为新时期最具影响力作家之一的刘震云,他的小说创作较好地解决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矛盾。文学与影视之于刘震云,似乎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互动。他一方面既不排斥为影视而写作,肯定电影、电视艺。术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又注重保持小说作品的艺术价值,捍卫自己的独特思想与个性。刘震云小说被频频翻拍成影视不仅仅因为其口语化、通俗化、反讽性的语言和戏剧性、“蒙太奇”式的结构,更关键的因素是其小说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如果将其放置于大荧幕上,恐怕会引起更多人的沉思,从而起到警示和疗救的目的,这也正是其小说与众不同的地方。
论文研究选取小说影像化视角,以刘震云的小说创作为个案,将其小说发展放在大众文化的语境中进行分析,试图在把握刘震云创作方向和观众审美心理的基础上,对刘震云小说的影像化做出总结和归纳。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刘震云小说的影像化语境;第二部分从文本出发,探寻了刘震云小说的影像化元素:一是具有强烈社会感与现实体悟的小说主题;二是口语化、通俗化、反讽性的小说语言;三是戏剧性、“蒙太奇”式的小说结构,并通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代表文本来加以阐释。第三部分则主要分析了影像化的创作倾向给当代小说带来的利弊影响,并对将来的文学生存提出了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