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歌剧的发展与流变——以文本阐释为中心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新歌剧是将西洋歌剧之体裁形式与中国民族音乐形式、审美习惯相融合的一种崭新戏剧形式。新歌剧的诞生与解放区特殊政治语境相承接,是政治运动的产物。同时又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戏剧家从不同表现手法和演出层面上展开的艺术探索以及解放区进行的全民性秧歌运动密不可分。鲁艺师生集体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为中国新歌剧发展埋奠下第一块基石,新歌剧由此进入形成、发展期。 对于中国新歌剧的发展及其流变的探究,论文的侧重点在于将新歌剧作为一种文体,探究文体的演变史,较少涉及音乐、演出形式等方面的特征流变。论文试将新歌剧作为区别于散文、诗歌等传统文学形式的特殊文体,还原其产生的政治语境。从政治意蕴与民间性相结合的新歌剧作品被代之以纯粹“阶级意识”的红色经典中透视政治对文艺干预的逐步深化。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 引言主要说明中国新歌剧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论文主体部分详细论述中国新歌剧的发展与流变。 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中国新歌剧的探索、产生与发展。新歌剧是在解放区配合宣传、发动群众政治需要下,融合黎锦晖、田汉等人的新歌剧艺术探索经验和秧歌剧积聚的艺术基础产生的。 第二部分主要探究新歌剧文本类型流变与文体流变。由政治意蕴与民间性相结合的新歌剧作品向革命文学性质的新歌剧作品的转变,凸显执政党意识形态领域的调整。在文体流变上,从新歌剧《白毛女》的改编和小说改编为新歌剧《江姐》的过程,透视阶级意识的逐步纯化。阶级意识的纯化即是执政党建立无产阶级文学样式的内在要求。 结语部分在研究新歌剧发展与流变的基础上,展望新歌剧未来的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史铁生是当代文学一位非常独特的作家。他的作品有如一个个文字“般若”,充满了发人深省的生存哲思,让人难以进入。如何理解史铁生,理解他的作品,本文主要论述残疾的影响如何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