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AT-MODFLOW的多尺度干旱时段水资源优化配置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1945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大型灌区,地表水源难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地下水成为主要的灌溉补充水源,由于不合理的开采导致地下水明显减少且长期得不到恢复和补充。当干旱持续发生,来源于降水的自然补给量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业用水往往得不到满足,对农业生产产生巨大的影响,致使粮食减产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对区域内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可使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陕西省泾惠渠灌区是一典型的渠井结合灌区,气象干旱发生初期可以利用泾河引水灌溉来应对旱灾,干旱持续发生可以利用地下水作为应急抗旱的水源缓解干旱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本研究选择泾河张家山上游流域和泾惠渠灌区作为研究区,分别构建地表水SWAT模型和地下水MODFLOW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构建多目标模拟优化模型,在干旱时段对有限的地表水和可以用来抗旱应急的地下水进行合理配置,以科学有效地缓解干旱时段的供需水矛盾,降低干旱带来不利的经济社会影响,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安全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主要获得如下结论:(1)泾惠渠灌区降雨、气温、蒸发的年内和年际变化指出,灌区降水呈下降趋势,气温和蒸发呈上升趋势,60%的降水量、53%的蒸发量集中在汛期6-9月,且温度均在19℃以上。泾河地表水和灌区地下水的年际变化指出,上游泾河流域的年径流量、渠首农灌引水量以及地下水可开采量呈下降趋势,若按目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发展,水资源会持续短缺,致使部分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采用SPI指数反映干旱情况,表明灌区长期处于干旱的威胁中,且影响逐年加大。(2)在泾河流域采用SWAT构建了分布式产流产沙模型,对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并选取决定系数(R2)、纳什系数(NSE)以及偏差系数(PBIAS)评价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月径流模拟率定期的R2=0.89、NSE=0.89、PBIAS=1.3,验证期的R2=0.88、NSE=0.85、PBIAS=2.5,日径流模拟率定期的R2=0.63、NSE=0.63、PBIAS=3.3,验证期的R2=0.61、NSE=0.58、PBIAS=12.8,该径流模型适用于泾河流域,能够描述该研究区内的产流过程。此外对泥沙进行模拟,月泥沙模拟率定期的R2=0.80、NSE=0.77、PBIAS=-33.7,验证期的R2=0.87、NSE=0.86、PBIAS=-26.9,该泥沙模型适用于泾河流域,能够描述该研究区内的产沙过程。(3)在泾惠渠灌区采用GMS的MODFLOW构建了地下水流模型,并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模拟精度较好,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拟合较好,能够描述灌区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最后将泾惠渠灌区的MODFLOW模型导入Python版本的MODFLOW模型Fol Py中,通过FloPy编程修改子程序WEL模块,使得后续水资源配置更加符合灌区的实际情况。(4)以作物产量最大、地下水平均累计降深最小和经济效益最大为目标,基于Fol Py和多目标优化框架Pymoo中的多目标遗传算法NSGA-Ⅲ构建灌区水资源模拟优化耦合模型,实现优化算法与模拟模型之间数据动态交换。构建的多目标耦合模拟优化模型适用于解决多目标、多约束的水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能够根据不同决策者的需求而提供方案,即在干旱时段满足作物产量最大时,优先考虑冬小麦的灌溉用水,渠井用水比例为0.9;满足地下水平均累计降深最小时,优先考虑果树的灌溉用水,渠井用水比例为1.26;满足经济效益最大时,优先考虑夏玉米和果树的灌溉用水,渠井用水比例为1.07。(5)根据设定的两种变化环境情景数据(A2和B2),FloPy调用SWAT模型计算引泾河的地表水量,再与Pymoo耦合计算2020s时期干旱年份各区域水资源分配情况和地下水位的变化。结果表明,2020s时期两种情景下的地下水位均有所下降,A2情景平均下降幅度大于B2情景,且地下水位下降幅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减。A2情景下各观测井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小为3.98m、2.69m、4.03m、0.65m,均为方案二;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为8.37m(1号观测井的方案一)、11.36m(2号观测井的方案一)、4.47m(3号观测井的方案三)、5.06m(4号观测井的方案三);B2情景下各观测井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小为6.48m、1.87m、4.12m、0.74m,均为方案二;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最大为7.95m(1号观测井的方案一)、8.85m(2号观测井的方案三)、4.53m(3号观测井的方案三)、4.84m(4号观测井的方案三)。由于A2情景的可引地表水量小于B2情景,故A2情景中三个方案的渠井比例均小于B2情景。最后对两种情景下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后,产量与2013年相比,A2中的三个方案每亩分别下降0.73%,9.28%、0.49%,B2中的三个方案每亩分别下降1.26%、0.88%、1.21%;A2中的三个方案的经济效益相比2013年,每亩分别下降2.34%、9.83%、0.25%,B2中的三个方案每亩分别下降1.17%、1.13%、1.02%。
其他文献
水工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可能处于变化的水环境中,而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其内部水分密切相关。混凝土干湿循环过程中往往伴随有害化学物质的侵入与积累、水分的吸入与逸出等物理力学作用,加速了混凝土物理性能的劣化,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寿命。本研究主要基于物理试验,研究了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强度等级、不同温差、不同研究尺度混凝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并运用超声波检测技术和压汞法探究其内部孔结构变化规律,解释强度变化的机理;
我国干旱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农业用水是主要的用水部门,农业水资源利用状况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变。开展干旱区农业节水潜力的定量评估和综合评价研究,不但可为当地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西北类似旱区农业节水工作提供参考借鉴。针对现有农业节水潜力研究中较少考虑实际农业生产活动中气候、田间管理和土壤水分变化对蒸发蒸腾量的影响,无法反映真实节水量等问题。本文以典型干旱区甘肃省
长距离调水工程可以将水从水资源富集的地区引向水资源匮乏的地区,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有效手段,但在新疆、甘肃等高寒区,冬季引水渠道结冰会减小输水流量,严重时会形成冰塞和冰坝,造成渠道停水甚至跑水事故,因此,开展长距离冬季输水渠道结冰规律和防止渠道水流冻结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论文研制了寒区长距离输水渠道水流冻结模型试验系统,然后配备发热电缆电加热系统构成了模型试验的试验平台;利用C
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型灌区对我国农业的高产、稳产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原有渠道灌溉系统的基础上,我国北方一些灌区已开始大力发展井灌设施,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代替排水,形成了渠井双灌模式。渠井结合灌区的水循环受诸多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过程复杂且难以量化。统计模型等传统的研究方法难以定量计算各影响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需要在水文模型中考虑农户灌溉用水
本文基于Flow-3D软件,以Wang冲刷试验为原型,采用大涡模拟(LES)结合泥沙冲刷模型对圆柱形桥墩及下游潜坝局部清水冲刷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建立单圆柱桥墩冲刷数学模型,分析桥墩周围流场流态、紊动能分布以及涡体分布情况,分析桥墩局部冲刷发展过程。在此基础上改变桥墩与潜坝间距、潜坝露出河床高度等参数,着重分析桥墩和潜坝周围局部冲刷坑形态、流速分布、河床切应力等因素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讨
史蒂文·斯梅尔(Steven Smale,1930.7.15)是美国数学家,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长期任贝克利大学教授.他在微分拓扑、动力系统、混沌理论、非线性分析、计算复杂性、数理经济学和学习理论等众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成功解决了微分拓扑学中"广义庞加莱猜想",并创立了现代抽象微分动
期刊
冻胀破坏是寒区渠道衬砌破坏的主要方式,影响渠道安全运行及工程效益的发挥,建立合理的渠道衬砌冻胀力学模型是衬砌抗冻胀设计的基础。目前梯形渠道衬砌冻胀力学分析大多基于假设冻胀力和冻结力分布及大小的前提下建立的结构力学分析模型,既不能充分反映衬砌板与基土冻胀之间的变形协调,也不能很好利用规范推荐成果或方法。SL23-2006《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中详细推荐了渠基土冻胀量计算方法,一定程度上综合体现了
干旱长期以来一直是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的自然灾害。植物作为生物圈的重要组成之一,连接着大气圈、岩石圈、水圈,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关于干旱引发的灾害性事件的研究,有利于对干旱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人类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本文旨在克服大气水分的影响,使用植被水分作为量化干旱的指标,探究2001-2019年东北地区在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干湿变化特征以
道路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系统的智能化对于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加快交通强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交通领域发展的主攻方向。路面是道路系统最基本的组成,路面材料的智能化意义重大,且自诊断、自修复甚至让电动车辆能够边行走边充电等智能化设想提出由来已久,但目前的研究还很少,这些智能化的关键在于使现有路面材料能够表现出力学性能之外的电学或磁学性能。最近,使用闪光焦耳热法可以制备低成本、高质量
土壤侵蚀是全球范围重大的环境问题之一。泥沙来源研究作为土壤侵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科学布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复合指纹识别法,以东北黑土区建有多级石谷坊的代表性小流域为对象,在确定多级石谷坊合理源地分类的基础上,定量判别多级石谷坊沉积泥沙来源,对比分析指纹因子载体颗粒粒径范围对泥沙来源定量判别准确性的影响,分析上游石谷坊沉积泥沙对下游石谷坊泥沙沉积的影响,探讨复合指纹识别法在多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