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述人称问题在中西理论界都引起过极大争论,传统的文学理论对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都有所涉及,对第二人称的关注则几乎没有。这不仅与传统理论对人称的界定有关,而且与采用第二人称创作的作品并不多见息息相关。二十世纪之后,第二人称小说创作在国内外都开始出现,引起了理论家的注意,特别是后经典叙事学的兴起,对这一文学现象从理论上进行了诸多研究。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出现的并不晚,却一直没能引起国内理论界的重视,与之相关的研究一直比较片面而且零散。本文在继承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进行研究。提出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的新分类,在此基础上论述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所显示出的文本特点,分析其创作困境存在的原因及不同类型的读者接受,丰富当前文学理论对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人称的本质问题进行探讨,在明确人称本质的基础上综合考察国内外理论家对第二人称叙述所作的定义,从而对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做出界定。把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合适的分类模式便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马特·戴奥康特提出的叙述分类模式,从叙述者、主人公、受述者三者的关系和具体文本中的叙述者、主人公所指,对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进行分类。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主要集中于五种类型,分别以王蒙的《组接》、高行健的《雨、雪及其他》、刘心武的《大眼猫》、刘心武的《楼梯拐弯》、朱天心的《古都》为代表。在此分类模式下,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显示出其类型化的文本特点,一方面是传统影响下的文本渐变,一方面是西方影响下的文本实验,第二人称的使用也在这两种类型内部造成了文本差异,展现了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多方面的特色。汉语的使用也给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带来了区别于其它语言的文本特点。在总体上对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创作特点进行研究之后,对其创作困境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创作陷入困境,既与第二人称叙述本身的局限性相关,也与作家创作的转变、影视等媒体的冲击、批评界的无力有一定关系。最后对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的读者接受进行整体研究,根据“你”的多指性和弗鲁德尼克提出的第二人称小说自然化的话语模型,具体分析不同类型当代汉语第二人称小说接受的难易程度及如何自然化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