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在海相碳酸盐岩勘探开发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四川盆地等地发现了重要的碳酸盐岩油气田。2011年高石1井钻探成功,在灯影组获得重大发现,2012年磨溪8井龙王庙组试油获气产量190.68×104m3/d,揭开了龙王庙组勘探开发的序幕。尽管前人对高石梯-磨溪地区龙王庙组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碳酸盐岩油气藏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复杂,导致很多问题认识不很透彻,因此,开展龙王庙组储层特征和主控因素的研究,对于该区有利储层的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储层沉积学等学科为理论指导,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物性测试资料,对研究区龙王庙组滩相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对研究区储层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划分了储层成因类型,认为龙王庙组储集岩以颗粒云岩和晶粒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顺层溶洞为主,总体为低孔低渗型储层,局部为低孔高渗型储层。龙王庙组储层分为五种成因类型,分别为:(1)密集顺层溶洞型晶粒云岩储层(Ⅰ-1类);(2)溶洞型颗粒云岩储层(Ⅰ-2类);(3)针孔和孤立小洞型颗粒云岩储层(Ⅱ-1类);(4)针孔型颗粒云岩储层(Ⅱ-2类);(5)溶孔和零星小洞型“花斑状”晶粒云岩储层(Ⅲ类)。Ⅰ-1类储层物性最好,Ⅲ类储层物性最差。2、从岩性岩相、高频层序、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四方面分析储层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工区粉-细晶云岩和砂屑云岩储层物性最好。工区龙王庙组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分为两个四级层序pss1和pss2,储层以四级层序旋回顶部最好;磨溪地区储层较高石梯地区好,多集中在pss1高位域顶部和pss2高位域,高石梯地区储层多集中在pss2中上部。溶蚀作用形成溶孔和溶洞,对储层孔隙形成起建设性作用,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储层具有破坏性,白云岩化作用和泥晶作用利于孔隙的保存。构造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提高了储层的渗透率。3、研究表明,龙王庙组储层经历的成岩序列为:颗粒滩沉积→海水胶结→准同生期溶蚀→准同生期白云岩化→表生期溶蚀→热液矿物充填→埋藏溶蚀→构造破裂,据此将其划分为孔隙形成、表生溶蚀改造、热液矿物充填、埋藏溶蚀-沥青充填和构造破裂五个阶段,从而建立了龙王庙组储层演化模式,孔隙形成和表生溶蚀改造阶段使储层孔隙度增加,热液矿物充填和埋藏溶蚀-沥青充填阶段使孔隙度降低,构造破裂阶段产生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透率。4、在龙王庙组滩相储层纵向序列和横向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以储层发育模式为指导,预测龙王庙组有利储层的平面分布。高石梯地区pss1储层一般,pss2储层变好,以pss2顶部的滩核微相和云坪亚相储层物性最好;磨溪地区储层优于高石梯地区;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磨溪地区台内滩及西北部剥蚀区边缘,向东部、南部过渡为Ⅱ-Ⅲ类储层,pss2储层较pss1储层变好、连通性变好、分布面积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