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是全球环境变化的敏感区,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典型地区,特别是内陆湖泊是湖区气候变化,环境变异的指示器。干旱区内陆湖泊作为干旱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单元,是维系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场所之一。近年来,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类大规模的水土开发活动的影响下,内陆湖泊生态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不断扰动,影响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因此,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耦合作用下的湖泊生态修复及其对变化的水文条件的适应成为湖泊保护和管理的关键。本论文以博斯腾湖小湖区作为研究区,利用博斯腾湖小湖区1976、1990、2002、2009年遥感影像图为基础,借助相关图件、资料及实地调查资料,在3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近40多年来博斯腾湖小湖面积变化规律及其驱动机理。研究结论如下:(1)1976~2009年间,研究区水域面积的变化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1982~1990年是博斯腾湖流域一个连续枯水年,此时期的博斯腾湖水位出现连续最低水位,因此到了1990年小湖水域面积比1976年减小了752.54hm~2。2002年博斯腾湖流域发生过特大洪水,博斯腾湖水位波动上升,博斯腾湖出现历史最高水位,相应地小湖湿地也出现高水位,小湖水域面积比1990年扩张了。2002年后水位有开始下降,总体上呈现萎缩的趋势。根据分析结果,博斯腾湖小湖区1990年后12年内景观格局的变化速率比1990年前14年的变化速率快,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生态环境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更明显。按照转移矩阵来看,1990~2002年间研究区景观变化速度比1976~1990年间的变化速度快,特别是湖泊的变化速率达到-1.421,表明湖泊受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日益恶化。2002~2009年间湖泊动态度比1990~2002年增大了2.87%,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增加。(2)湿地景观在各个研究时段也发生显著变化。总的来说,研究时期内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态势,转折点均为2002年,说明2002年前研究区景观异质性较小,人类活动影响较小,2002年后有所增大,景观类型有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区域景观格局愈来愈受多数斑块所控制,景观的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程度和复杂性加大。景观优势度指数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从1976年的0.06增加到1990年的0.16,2002年后有开始增大,说明在研究区耕地的主导优势地位越来越强;不同斑块间的分离度先减小后增大,说明景观破碎化程度有加深趋势,而这种变化主要与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强度有关。(3)小湖水域面积变化与气象要素关系密切,气象要素通过河流来影响水位,气温与湖泊水域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84;小湖与降水量的关系不大,气温的下降与降水量的增大是博斯腾湖小湖湖泊水域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可以看出,1976~1990年,研究区湖泊转化为耕地的面积为0hm~2,表明该期间湖泊转变为湿地和荒漠的缘故。1990~2002年,湖泊转化为耕地的面积为489.25hm~2,表明人类活动对湖泊的作用开始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