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尝试,“大跃进”运动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大跃进”运动一直被认为是一次不成功的探索,但这丝毫不影响学术界对“大跃进”运动研究的持久热情。学术界将“大跃进”运动失败的原因一般归结为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日渐增长的“左”倾思潮的困扰等因素。然而,在这次运动中,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认知、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理解等也是“大跃进”运动发生、持续的重要因素。此外,毛泽东性格中某些独特气质也深刻地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进程以及最终的结局。 在探讨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等独特影响的同时,一些学者试图从毛泽东的性格特征来阐释毛泽东的诸多动机。尽管到目前为止,学者对毛泽东性格的研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实际上,毛泽东性格的形成及其性格中中某些独特的气质,都与20世纪中国特殊的政治文化生态、与毛氏家族文化、与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等有高度的关联。毛泽东的性格因为特殊的环境塑造,在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纠葛中,在急剧变革的时代与传统氛围浓郁的家庭的夹击下,历经中国革命的历练与洗礼,催生出毛泽东性格的多元化发展,也造就了他独特的精神气质。 首先,毛泽东极富激情的性格带给他无穷的斗志与带领众人前行的热情。其次,毛泽东的自信使得他带领中国共产党屡次从困境中走出。再次,毛泽东的坚忍不拔让他坚定,也让中国革命的胜利来得更早。饱含浪漫气息的毛泽东崇尚自由,带着深沉的责任感打碎囚禁中国几千年的枷锁。新中国建立后,因中国革命的巨大胜利与社会变革的快速推进,一系列国际、国内事件的冲击,毛泽东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性格中的激情逐渐演化出冲动,自信变得矛盾,坚韧转变为固执,过度的责任感下的肆意妄为导致情况恶化。这样异化的性格,在受到“大跃进”的冲击下,反作用于“大跃进”运动。 研究毛泽东性格特征与“大跃进”运动的关联,可以明显的发现,个人的性格的变化虽然明显,却不是决定性的。之所以会出现与革命时期完全不同性格表现,原因有二:一是经验的缺失。没有经济建设的经验可以借鉴,于是在政策制定的时候,毛泽东会沿用战争年代的用政治指导一切,导致经济建设完全成为了政治动向的傀儡。二是没有实事求是。在“大跃进”运动中出现的几次纠正都是实地调查的结果,几次高潮都是不切实际的结果,坚持实事求是,才可以减少“大跃进”失败的再次发生。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为镜,不仅可以对现实的政治动向产生影响,还可以对我们这些普通人产生正确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