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场馆作为课堂教育的补充,以其特有的科普性,直观性,趣味性,体验性为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科学知识的平台,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科学自然概念,晦涩难懂的抽象模型。而基于场馆的科学课程的学习,目前在各个小学已经逐步开展,学生依托场馆,利用场馆中的科学资源,在教师和讲解员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开展科学学习,但当前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学习效果如何,什么形式在场馆中进行科学学习更高效,国内还未见研究。本研究以调查学生在科学场馆中的学习投入度为切入点,来探究组织者引导、同伴关系、场馆中的学习资源以及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场馆中学习投入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当前小学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投入现状及其作用机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对当前小学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提出建议,并提出相关学习模型。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探讨部分,梳理了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场馆进行科学学习的特点,以及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的相关理论观点,并从理论上分析学生基于场馆进行科学学习的优势,以及影响学生在场馆进行科学学习投入度的因素。在实证研究部分,根据先前得到理论模型,自编《小学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投入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和《小学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投入访谈提纲(教师版)》,《小学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投入访谈提纲(学生版)》。实地调查中,本次研究以c市600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40份,剔除无效问卷39份,共收到有效问卷501份。将问卷所收集的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及Amos22.0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rso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操作,以验证理论假设。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有:小学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的总体投入以及各个分维度包括认知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整体较高,但各层面强度不同,其中“情感投入”的层面最高,“认知投入”层面的最低;小学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因“年级”“学校类型”“是否喜爱科学课”“去场馆次数”“场馆类型”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组织者引导、同伴关系、场馆资源与个人自我效能感均与小学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投入呈现高度的正相关。且模型公式为:学习投入=0.623+0.174*组织者引导+0.088*同伴关系+0.185*场馆资源+0.370*个人的自我效能;用Amos22.0对小学生基于场馆的科学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在场馆中影响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模型中,组织者引导、同伴关系四个层面对课堂学生学习投入具有直接影响,且四个因素均高度相关。通过上述研究,结合当前文献,本研究提出提升小学科学学习投入的对策包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项目学习;加强馆校合作;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开发多样学习形式;构建在场馆中进行科学学习的模型等。为小学生在场馆中进行科学学习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