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主义在形成初期发挥团结全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走向近代国家的作用。但是,很多时候民族主义被政治集团利用及控制导致了过度的发展。结果,民族主义只重视本民族的利益而失去了正面功能,给周围民族的民族关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民族主义由于对本民族文化及历史的自豪感培养了对民族的忠诚。这个时期重视对民族的自觉、民族意识、民族认同,由认识到与其他民族的差异形成民族主义在本质上拥有的排他性。于是,民族主义的扩张必然刺激到周围民族的民族主义,并让民族关系紧张起来。为了让民族关系及国际关系持续稳定,各国政府必须对民族主义进行调控,不让它过热、过度发展。
在殖民地体制下,东南亚不仅华人,土著人、殖民主义者都无法脱离民族主义的影响。因此东南亚独立前后受到国家民族主义及种族民族主义的影响而频繁发生了种族之间流血冲突和地域战争。东南亚华人社会与其他移民民族比起来较多地保持着中国传统,已经形成了在东南亚独特的、有势力的移民少数民族。这样的东南亚华人社会具有自己的特点。
第一,移民初期,土著王朝与殖民地政府认可华人社会自治。由于分治政策,大部分华人社会自然而然与土族民族在居住地上形成分离,因此华人共同体的认同保持了很长时间。
第二,华人在殖民地作为移民民族从殖民统治者和土著民族受到双重的排斥。由于殖民统治者利用华人作买办,让华人与土著民族在经济阶层结构上形成矛盾。殖民统治使民族构成与阶层结构变成殖民统治者、移民民族、土著民族,并且扭曲殖民地经济结构,这成为土著民族与移民民族在经济上差距更加深化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华人社会建立了自己的教育机构,通过发行杂志宣扬民族意识。因此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动荡的历史中,华人最热情地参与到中华民族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民族认同使人们觉得民族的安危和发展就是自己的事情。在苦累的移民生活中,华人认为积极地参与中华民族主义是理所当然的事。于是中华民族主义刺激了东南亚土著民族的民族主义,因而与其他民族之间的矛盾让华人社会更加团结。尤其是在日本侵略东南亚而破坏现有殖民地秩序过程中,华人社会与土著民族之间发生了频繁的纠纷。因为华人关注对祖国中国的政治情况和利益,而土著民族关注追求从殖民统治脱离及独立,所以两个民族政治目标不一致。
第四,虽然东南亚从殖民地独立,但是冷战结束之前受到强大国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警惕感以排斥境内的少数移民民族华人的方式表现出来。华人在经济方面受到法律上的限制以及在社会上的排斥氛围让华人社会加以团结并保持民族认同。
第五,华人从移民初期开始为了事业上的需要以及积累资本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外国人的身份带来的法律地位的不利而与统治阶层勾结。一些华人在之后在东南亚前近代社会政治情况和权力的庇护下积累了巨大资本使土著民族与华人之间在阶级上的矛盾更加深化。
总之,经济矛盾以外,宗教和文化差异、殖民统治国际关系使东南亚国家华人社会与土著民族的关系比较复杂多变。
华人社会与东南亚国家土著民族之间紧张状态在东南亚各国独立以后有所改变。在独立过程中高扬到顶点的土著民族的民族主义凭着经济发展及积累民族资本等理由直接针对作为移民民族的华人。东南亚各国政府为了改善殖民统治时期扭曲的经济结构而实施对外国人的各种限制政策,实际上把华人当成其对象。东南亚各国对华人的排他性政策和压迫的程度存在一些差异。
在东南亚国家发生的移民民族华人社会与土著民族之间的矛盾,会在别的地区、别的民族之间再次发生。
随着全球化的潮流,劳动力的流动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由于移民,发达国家人口的增加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移民群体在移居国通过何种方式融入当地社会的问题。移民民族的民族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多少用多元主义的方式收容各个群体的欲求。移民民族为了顺利融入当地社会自身积极地与当地民族交流,努力了解当地文化并进一步培养文化上的包容性,还需要强化自身的政治力量。无论移入国或移出国,为了民族关系的和平发展,这些问题是整个国际社会应共同关注及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