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汉语方言、古籍及汉藏语系各语族语言为考察、分析对象,研究了状态词缀的源流、作用及其类型学特征等问题。认为状态词缀是一种介于构词词缀与构形词缀之间的语用词缀,这类词缀的共同点是具有描写性,也可称为构用词缀或描写性词缀。状态词缀可以是前缀、后缀、中缀,也可以是单音节或多音节词缀。主要特点是:根、缀结构松散,词根可以单独使用而词义基本不变。词缀位置确定、缺少独立性,一般不能单独使用,与词根结合不紧密。词缀无实在意义,只描摹某种状态。书写形式几乎只是单纯记音、不表示意义,在多音节词中有的词缀被视为音节而不是语素。状态词缀有独特的读音规律和语用含义。语音形式变化与词缀化相对应,形成形、音、义对应规律。词缀构成的词感情色彩强,突出情态,有突出的描写性。状态词缀在汉藏语中普遍存在。在汉语普通话及各方言区都有各类状态词缀,尤以华北、东北方言的分布更为广泛。在其他汉藏语里,这类词缀多见于三个或四个音节的词中。普通话、北方方言状态词缀带多音节后缀的词占较大比率,是因为这种(多音节词缀)表达更适合描写状态、更适合口语色彩。北京方言和哈尔滨方言的ACD式较多,远多于ABB式。普通话中的ABB式较多,还带有书面语色彩。各语言的AABB式“构词重叠形式”不多,是因为存在此类“句法重叠形式”。ABCC式主要是古汉语遗留下来的词语,几乎再没有什么发展。“A了BB”式有较强到地域口语色彩,普通话没有吸收。南方方言的状态词缀也不少。大部分南方方言不但有状态词缀,而且分布也较广,一些状态词缀类型的构词数量甚至超过北方方言,特别是“ABB”式,有几种南方方言的词数都远多于北方方言。从发展上看,构词词缀能产,会形成接近构形的格式,进入相同格式就会获得相同的格式意义,有相同的功能用法。叠音的状态词缀与上古就存在的重叠形式一脉相承。上古的叠音词构成短语,由偏正结构到主谓结构到述补结构,由跟名词结合到同动词、形容词结合。有的逐渐虚化成为词缀,其发展轨迹大体是:重叠→叠音词构成的短语→ABB式、AABB式、ABCC式词→ACD式、A里AB式词→ABCD式、ADBC式词。即:修辞造句(所谓“重叠构形”)→类推造词(所谓“词缀化”)→语用词缀(所谓“音缀化”)。在汉藏语其他民族语中有20多种状态词缀类型。分布最广的是ABB式的叠音后缀,15种语言有此形式;其次是AB式单音节后缀和ACD式等双音节后缀,分别在9种和10种语言中存在。从其他汉藏语的情况反观汉语的状态词缀,可知这是汉藏语共有的构词形式,除可以描写性状外,还可以有某些附加意义,表达思想感情。状态词缀构词有着普遍的语音变化规律,但各个语言又有自己的音变模式。大部分语言的声调发生变化。印欧语系语言等没有状态词缀,因而状态词缀不具有普遍语言共性。如果说印欧等语言是具有形式化特征的语言,那么可以说汉藏语是具有形象化特征的语言,具有相同类型的语言可以产生相同的语言变化特征。汉藏语各语言状态词缀有共性与自己的个性。状态词缀的产生、发展受到语言内部关系的制约和语言外部条件的影响。其主要的类型特点是具有共同的构词特征、重叠特征、韵律特征、语用特征。各语言状态词缀与重叠密切相关,伴随有规律的语音变化;结构上可合可离,都不承载主要词汇意义,而具有附加的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状态词缀产生于有声调的语言。不靠固定词缀,而靠固定格式突出个性与主观感受。本文提出状态词缀是汉藏语特有的词缀,与传统研究的构词、构形词缀不同,可以自成体系。论文采用统计分析、比较描写等多种方法探讨状态词缀的特点,试图从新的角度解释语言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特别关注状态词缀的性质、地位和类型学意义问题。定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语言事实、用例摆出来,可以反映实际、说明问题。大家不论主张如何,都可以参考。其成果为语言使用者、学习者、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真实文本和实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