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王晶和他的电影会出现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是宣称他的电影低级、粗俗甚至下流,模仿抄袭他人作品,根本没有新意,艺术性更无从谈起;另一种则称他的电影搞笑、幽默、票房高,博采众家之长,可以说是当代商业电影的成功典范。无论是反对还是支持,不难发现大家都承认王晶喜剧电影的一个特点:他的电影很少充斥着家长式的说教,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典型的娱乐主义精神。王晶虽然作品数不胜数而且有很多经典作品,但他却从不以电影导演自居,反而时时为自己正身:我当然是一个商人。王晶曾经在访谈中说“我拍过很多种类型的片子,这么多年来,很多人说我是我商业导演,不过我觉得拍电影实在没有商业和艺术之分,只要你想要在电影战场上活着,无论你片子的艺术成份有多高,要有商业市场的支持你才会活着”。王晶说不论是拍艺术片还是拍商业片,都不得不承认拍电影就需要钱,只有不赔钱才能拍出更多的作品,所以要在电影业活下去,就必须学着获取商业利益。香港是殖民发展过程中逐渐成长起来的商业都市,所以香港电影无可避免地带着很浓厚的商业性质,这不能完全概括为一种以商业为目的的电影形式,而是一种带有香港本土文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带有充足的香港元素。商业电影一般是与艺术电影相对立而言的一种以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电影。在电影发展的早期和大部分时期,都是商业电影占据主流地位的时期。就现代工业而言,香港电影也是无可非议的商品社会的产物。商业电影作为一种成熟的电影类型,有一整套属于它自己的叙事策略和市场运作规范。总的来说,曲折离奇而且有模式化的故事情节,明星制和媒体炒作等,是商业电影的一贯策略。当然,也有一批电影艺术工作者,努力削弱电影的商业性,通过自己的作品和宣言,疏离商业电影。电影的性质一直以来就是电影届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香港著名电影动作指导、导演袁和平对此有着深刻地认识,他认为:“电影是一种商品,是一种娱乐观众的商品。电影一定要有娱乐性,要观众喜欢看,老板也能赚钱,他才会投资。否则,他亏一部、亏两部、亏三部——如果每一部电影都亏本,那么就没有人再来投资拍电影了,观众喜欢看才能生存,所以我始终是拍观众喜欢看的影片,不论它是武侠片、喜剧片、文艺片都是一样。”香港电影的商业性质尤其突出,在香港电影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也可以说,商业电影是香港电影的代名词,离开商业这一文化语境,香港电影就无从说起,即便香港电影业内拥有着优秀的文艺影片的制作者。王晶的喜剧电影在人文关怀上显得苍白无力,王晶是将他影片中的人文性彻底掏空,只留下搞笑的片段,只为卖座。然而,中国传统电影始终肩负着一种社会责任,正所谓文以载道,中国传统电影需要承载着这种传输正能量的教育意义,而且虞吉教授在课堂上多次强调郑正秋“在营业主义上加一点良心”的电影上良心主义的主张:一方面主张电影的良心主义,但又呼吁要兼顾市场,王晶的喜剧电影正是脱离了这种电影立场,完全与中国电影的传统相违背,鲁迅曾说,喜剧就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王晶正是如此,他的电影不抓取有价值的东西,只是东拼西凑获取各种无价值的笑料进行各种拼接从而来完成他的商业作品,这就是王晶的喜剧电影。本论文正是从商业价值和弱文化性两个方面辩证地分析王晶的喜剧电影,从香港电影的商业文化语境到九七前后香港电影市场的转型,从香港本土喜剧导演与王晶导演的对比到内地喜剧导演与王晶导演的对比,呈现出王晶喜剧电影的浓厚的商业性和被掏空了人文性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