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石墨烯复合正渗透膜的制备及评价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deman_06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渗透(FO)技术因其能耗低及无需外压驱动等特点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目前,FO膜的水通量(Jv)与截盐率(R)的同步提升以及降低内浓差极化(ICP)等问题成为现实需求,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膜材料本身。本课题选择氧化石墨烯(GO)对薄层复合正渗透(TFC-FO)膜进行掺杂改性,以期获得高渗透性能的氧化石墨烯薄层复合正渗透(GO-TFC-FO)膜。
  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不同尺寸的GO的理化性质有显著差异。选择50~150nm、0.2~10μm和大于10μm的GO分别掺杂TFC-FO膜聚砜(PSF)支撑层,通过界面聚合(IP)反应形成GO-TFC-FO膜。GO改性后,50~150nm和0.2~10μm的GO掺杂膜的纳米水通道增多,孔隙率增大,亲水性显著增强。FO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掺杂量下,0.2~10μm的GO掺杂膜具有最大的Jv(95.9 L·m-2·h-1),R达到96.8%;而50~150nm的GO掺杂膜的Jv达到中上等水平(51.5 L·m-2·h-1),R大于99%,Jv及R的变化差异与膜结构的形成有关。SEM图显示,0.2~10μm的GO掺杂膜的膜孔道增多增大,有利于Jv的提升,但反盐通量(Js)也随之增大(9.5 g·m-2·h-1);50~150nm的GO掺杂膜形成的膜孔道略均匀致密,有助于杂质离子的截留,Js小于1g·m-2·h-1。以上三种不同GO尺寸的GO-TFC-FO膜中,50~150nm的GO掺杂膜具有高Jv的同时,R最大,Js最小。
  继而选择50~150nm的GO对复合膜活性层及两层同时进行掺杂改性,与GO掺杂支撑层复合膜进行对比。FTIR和XPS等表征证明GO与MPD及TMC反应形成聚酰胺基团。PSF和PA中分别掺杂GO时,C=O(15.07%,10.15%)和N-C=O(44.73%,42.90%)的百分含量均高于两层同时掺杂GO的复合膜(C=O:9.79%;N-C=O:32.14%)。SEM图像表明,GO单掺杂支撑层或活性层可形成垂直于膜表面的均匀水通道,这有利于ICP的降低,提高Jv,而双层均掺杂GO不利于TFC-FO膜结构的形成。在最佳掺杂量下,活性层中掺杂GO复合膜的Jv(54.85 L·m-2·h-1)比支撑层中掺杂GO复合膜的Jv(51.48L·m-2·h-1)略高。
  最后,对复合膜支撑层分别掺杂0.2~10μm及50~150nm的GO、活性层掺杂50~150nm的GO的三种复合膜进行模拟海水(0.6mol·L-1的NaCl)淡化测试。1mol·L-1MgCl2作为汲取液,上述三种膜的Jv与对照组(12.66%)相比分别增加了33.82%,21.17%,32.35%。以2.5mol·L-1的MgCl2作为汲取液测试三种膜的盐通量,在9h的测试时间里,盐通量均低于20g·m-2·h-1,且逐渐趋于稳定。因此,0.2~10μm的GO改性PSF支撑层复合膜,50~150nm的GO改性PA活性层复合膜在海水淡化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正渗透(FO)技术由于其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成本的优势在水处理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调控优化FO膜的支撑层和活性层,探索图灵结构复合膜的制备,以实现FO膜高水通量(Jv)和低反向溶质通量(Js)的重要指标。  研究探讨了不同浓度氯化钠为汲取液(DS),活性层朝向原料液(AL-FS)以及活性层朝向汲取液(AL-DS)两种模式下支撑层掺杂不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不同支撑层厚度复合膜的性
学位
能源危机促使研究人员寻找新的能源资源和能源储存、转换系统,如:燃料电池和电解水技术等,但目前燃料电池和电解水氧电极反应缓慢,限制了它们的发展。氧还原反应以及氧析出反应都属于氧电极反应。由于它们反应过慢,所以凭借催化剂来提升反应速率。如今,铂(Pt)、铱(Ir)和钌(Ru)基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氧还原反应和氧析出反应的催化,但它们都是贵金属,在稳定性、储量价格等方面很不友好,因此开发成本低廉、资源充足、
学位
污泥热解是一种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优点的热处理方法。由于污泥自身的低挥发分、高灰分和低热值等不利于热化学处理的特点,常需加入另一种能量密度较高的有机质,实现能量补充,提升污泥热解效率。醋糟产量丰富、灰分低和热值高,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生物质燃料。但目前关于醋糟单独热解及污泥与醋糟共热解的研究尚无报道。  本文采用热重分析仪和真空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污水污泥与醋糟共热解特性、反应动力学和产物产率
学位
氢能是一种清洁、可循环再生的二次能源,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使得氢能成为新时代研究的热点方向之一。氨硼烷(NH_3BH_3,AB)作为储氢材料氢含量高达19.6wt%,且在室温下非常稳定。氨硼烷水解制氢可以在室温条件下进行,是一种安全、低耗、高效的方式,但高活性金属催化剂的研发是其高效产氢的关键之一。金属催化剂在制备和催化反应过程中团聚和脱落是其催化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在本论文中,我们选取合适的催
学位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需要高活性的催化剂参与,贵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高,但其经济成本高、资源储量少,于是开发非贵金属催化剂显得非常重要。众多非贵金属催化剂中,钴基合金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资源储量丰富和成本低等优势而被广泛研究,但其存在稳定性差,易团聚等缺点。本论文从高稳定性的载体出发,用于负载钴基催化剂,提高其催化性能。采用细菌纤维素衍生碳、三聚氰胺海绵碳材料和稀土金属氧化物CeO_2为载体制备了B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