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行初次宫颈锥切手术术后病理结果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且存在切缘阳性的患者术后病变发生残留的相关因素,通过分析患者初次宫颈锥切术后选择个体化再处理方案之后病理级别的变化及病变残留率来评价初次宫颈锥切手术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8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期间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初次治疗选择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合并切缘阳性,并在初次锥切术后6个月内选择个体化再处理的6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处理方式及疗效等详细资料,计算患者进行初次宫颈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率,并分析患者术后发生病变残留的有关因素,通过比较选择不同初次宫颈锥切手术方式后的病变残留率及病变病理级别的改变来探讨初次宫颈锥切手术的效果。结果:1.最终纳入组的患者共66例,其中42例行LEEP术,24例行冷刀锥切术。病理结果提示22例CIN Ⅱ,44例CIN Ⅲ;患者中27例患者的标本切缘病理为CIN Ⅱ,39例切缘病理为CIN Ⅲ。2.66例患者根据年龄、生育要求、绝经或合并其他生殖系统疾病等不同原因选择不同方式的个体化再处理方案,其中选择二次手术者共28例,分别有8例选择再次行宫颈锥切术(CKC),20例选择行子宫切除术,其余38例患者均选择拒绝手术治疗并接受定期随访的保守治疗方式。有病灶残留的患者共21例,无病灶残留的患者共45例,总体病灶残留率为31.8%。3.对多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的年龄、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 DNA检测、阴道镜印象、切缘阳性部位、阳性切缘累及范围等各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认为以上因素是切缘阳性的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患者术后发生病变残留的相关因素。进而将上述分析结果中P<0.10的所有有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选择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提示不充分的阴道镜检查、内切缘阳性及阳性切缘多点累及为患者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4.66例患者选择初次宫颈锥切时有42例患者行LEEP术,24例患者行宫颈冷刀锥切术。初次LEEP手术患者中发生病理级别降低者比例明显低于CKC手术患者,然而,初次LEEP术最终病理结果未变及病理结果升高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初次冷刀锥切者。患者选择初次宫颈锥切手术的方式对宫颈病变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5.所有患者选择个体化再处理后均进行定期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6-60个月,随访最终发现病变复发的患者仅1例。总体病变复发率为1.5%。结论:1、初次宫颈锥切术后病理结果为高级别上皮内病变且存在阳性切缘的患者,选择个体化再处理后总体病变残留率为31.8%,建议临床工作中对这部分患者需要根据其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及术后病变级别等因素进行个体化再处理。2、不充分的阴道镜检查、内切缘阳性及切缘阳性部位累及多点是患者初次锥切术后病变残留的高危因素,结果提示存在以上因素的患者术后发生病变残留的概率较高,需要给予进一步处理或密切随访。3、高级别宫颈病变且合并切缘阳性的患者进行初次治疗时,CKC术较LEEP术的治疗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