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的危害在于可能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而血压变异性是这些靶器官损害的独立的强于其他因素的预测因子。研究显示,血压变异性与早期的肾脏损害相关。随着经皮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逐渐开展,造影剂的使用越来越普遍,造影剂经过多种途径导致的急性肾损伤也逐渐增多。也有研究提示,肾功能不全使得造影剂肾病的发生率增加。本研究旨在以此为理论基础,分析血压变异性与造影剂肾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本试验入组研究对象为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共收集70例患者入组,其中男性45例,女性25例;年龄31.00~79.00岁,平均年龄58.00±10.00岁;体重49.00~102.00kg,平均体重70.00±10.00kg;身体质量指数(BMI)介于17.70~33.70kg/m2,平均BMI为25.26±3.15kg/m2。该70例入组研究对象当中有3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清肌酐水平较术前基础血清肌酐水平升高大于25%,按照界定标准,达到造影剂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44.00~64.00岁,平均年龄54.00±10.00岁;体重64.00~75.00kg,平均体重70.00±6.00kg;BMI介于24.40~28.90kg/m2,平均BMI为26.27±2.35kg/m2。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获取各组时间段的血压变异性(以标准差来表示)。24小时血压变异性: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收舒张压变异性、24小时平均动脉压变异性、24小时脉搏压变异性,白昼血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白昼平均动脉压变异性、白昼脉压变异性,夜间血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夜间平均动脉压变异性、夜间脉压变异性。设定6:00-22:00为白昼测压时间,每间隔15min测量血压一次;22:00-6:00为夜间测压时间,每间隔30min测压一次,并规定24小时血压有效测定数据大于70%为动态血压监测合格,否则予以剔除。冠状动脉造影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检测患者血清肌酐水平,术后48小时获取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并计算得出术前、术后肌酐清除率。其中血清肌酐清除率按Cockcroft-Gault公式进行计算:肌酐清除率(ml/min)=(140-年龄)×体重/(72×血清肌酐水平)×0.85(如果是女性)。将术后血清肌酐水平升高25%或0.5mg/dl为造影剂肾病界定标准。肾小球滤过率按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率过滤(ml/min/1.73m2)=186×(血清肌酐水平)-1.154×(年龄)-0.203×0.742(如果是女性),并将肾小球率过滤<60ml/min/1.73m2患者诊断为肾功能不全。统计学分析用SPSS13.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率(即%)来表示。血压变异性与术前、术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关系用双变量相关分析;考虑到本实验中造影剂肾病患者数量较少,造影剂肾病患者与非造影剂肾病患者之间血压变异性的差别应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本研究入组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共70例患。在所有70例研究对象中,有3例出现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为4.2%。肾功不全者2例,但是未出现造影剂肾病。分析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术前、术后肌酐清除率之间关系:绘制散点图显示,24小时收缩压与术前肌酐清除率、24小时脉压变异性与术前肌酐清除率、24小时脉压变异性与术后肌酐清除率、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术前肌酐清除率略有线性趋势,余各组血压变异性与术前、术后肌酐清除率线性趋势不明显。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统计分析各组血压变异性与术前、术后肌酐清除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分析造影剂肾病患者与非造影剂肾病患者之间血压变异性结果显示,两者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分析造影剂肾病患者与无造影剂肾病患者血压变异性显示,造影剂肾病较非造影剂肾病患者白昼舒张压变异性有增大的趋势,但是两者未达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