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人类文明得以建立的重要保障。纵观历史长河,每一次工业革命均始于能源与新技术结合之际。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煤炭”与“蒸汽机”的结合,煤炭作为当时相对低廉的能源实现了蒸汽机的大规模应用,带动了印刷、冶金、纺织、工程、机床及化工等产业群的迅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石油”与“内燃机”的结合,以石油为主的动力方式成功普及了汽车,使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交通工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通信技术的发展又进一步深化了以煤炭和石油为主的化石能源使用,直至今日,二者依然是社会经济的主要能量来源。 然而,传统化石能源的利用正在逐步陷入“三重困境”。一是绝对数量的贫乏和相对数量的短缺。经过工业革命之后数百年竭泽而渔式的开采和利用,传统化石能源正面临着枯竭的风险。二是由传统化石能源燃烧所带来的污染不断挑战着人类以及环境所能承受的极限,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日常出行,这将会影响劳动力的再生产过程。三是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要原料的产业增长空间趋近饱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缺乏动力。传统能源产业作为一个经济子系统其经济力作用发挥已然受限,现实经济亟待先“破”后“立”,寻找化石能源的有效替代而后锻造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传统能源“三重困境”的压力转化成了发展新能源的动力。关于新能源方面的政府扶持形成了其发展的助力,世界能源结构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在2000年至2013年期间,世界风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分别实现了17倍和111倍的增长,当然,由于这两种新能源本身的基数较小,尽管实现了如此高的增长,总量也仅为全球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2%左右。然而,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方面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新能源使用量在总能源消耗中的比重不但没有增长,还呈现出总体下滑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下,新能源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涉及经济、政治、资源和环保等诸多领域的一个重要且迫切的问题,从新能源产品的国际竞争中获取更多的话语权甚至可能涉及一国的国际经济、政治地位重建等重大问题。当然,新能源发展问题也已经成为各国学者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各国学者纷纷就此问题展开了颇多探索,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成果。然而,通过文献挖掘可以发现,现有关于新能源发展的研究大多比较零散,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框架,更鲜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这就使得现有的新能源发展问题探究缺乏完整性。因此,构建一个关于新能源发展的系统理论框架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例如,新能源的经济学内涵是什么?新能源发展的运行逻辑是什么?如何才能使得政府对新能源方面的扶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提升新能源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才能使得消费者选择新能源产品以替代传统能源产品?如何才能在脱离政府扶持之后实现新能源企业的自生能力?等等,这些都是促进新能源健康和良性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上述现实背景和理论使命,本研究尝试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首先,赋予新能源以经济“力”的内涵,提出“新能源力”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新能源力系统分析其演化特征、动力机制,并进一步探究其市场逻辑与政府扶持机理。其次,具体对新能源力系统分力——新能源技术力、新能源生产力和新能源消费力进行理论和实证检验,着重分析不同政府扶持方式的作用效果。最后,结合中国新能源力系统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了一套分层次的系统性政策体系,以期为形成一个结构稳定、功能完备、运转协调、过程连续、可持续运转的新能源力系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该部分首先阐述了本文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梳理,接着概括介绍了本文的创新点、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方向。 第二章为新能源力理论溯源及发展脉络,具体梳理了关于自然力的研究、马克思经济学的系统思想以及国内外关于新能源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首先,自然力是提出新能源力的思想来源,本文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然力思想、马克思的自然力思想以及自然力的后续发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次,马克思的方法论是新能源力的系统方法来源,本文对经济学视角下的系统内涵、马克思经济学的系统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系统思想的扩展探究进行了梳理;接着就从技术、生产、消费、政策以及系统视角对新能源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这三方面的文献挖掘为本文的整体研究夯实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为新能源力系统的理论分析。首先,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提出“新能源力”概念,即从系统视角来看,新能源力是一个由新能源替代力、新能源技术力、新能源生产力和新能源消费力四大分力按照一定的关系耦合而形成的系统合力;从整体效果来看,新能源力是为了替代传统能源体系,在新技术基础上,对新能源及其相关产品进行生产和消费的能力,进一步形成对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作用力。其次,从经济力与经济关系的辩证逻辑出发,构建了新能源力系统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其系统结构、系统环境、演化内涵、演化特征以及系统分力之间的辩证运动关系。 第四章为新能源力系统的市场逻辑与政府扶持研究。既要重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也需要考虑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功能。新能源力系统的市场失灵和市场悖论使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内在动力,但是新能源力具有未来利益,在市场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亟需政府在其初期进行扶持和引导,以期在撤销政府扶持之后能够形成其可持续的运转动力。因此,本章首先介绍了新能源力系统的动力源和动力机制;其次阐释新能源力系统的市场逻辑;最后对新能源力系统初期运转的政府扶持机理进行了剖析。 第五章为新能源技术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新能源技术力是指新能源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的能力,本文主要选择新能源技术创新力进行了研究。与新能源技术创新力有关的政府扶持方式主要可以概括为研发补贴、生产补贴和征收污染税费三大类。这一章首先构建了新能源企业的研发决策模型,其次着重考虑上述三种政府扶持方式对新能源技术创新力的作用逻辑,接着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第六章为新能源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新能源生产力是指新能源企业进行新能源产品生产的能力,本文以生产效率衡量之。关于新能源生产力方面的政府扶持主要为生产补贴。基于此,这一章首先构建了新能源生产力模型,并分析了生产补贴对新能源生产力的作用机制;其次采用DEA方法测算了中国新能源上市公司2007-2015年的生产效率;最后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生产补贴及其它因素对中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生产效率的作用效果。 第七章为新能源消费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新能源消费力是指消费者对新能源产品进行消费的能力。政府关于新能源消费方面的扶持方式可以归纳为价格补贴和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两大类。基于此,这一章首先构建了新能源产品消费能力模型,并阐释价格补贴和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消费力的影响路径;其次,采用动态数值模拟方法对上述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新能源消费力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最后,通过美国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 本文采用了文字逻辑与数理逻辑相结合、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系统分析、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新能源力系统进行了研究。就整个研究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点创新: 第一,“新能源力”概念的提出为中国提升新能源发展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现有研究对新能源的理解一直未能达成共识,而且缺乏关于新能源的相关经济学术语,更鲜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这显然是理论界的一处空缺。本文则尝试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通过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提出“新能源力”这一概念,探索新能源发展背后的经济关系。厘清新能源力系统分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探清新能源力系统可持续运转中所存在的问题。 第二,新能源力系统的构建为有关新能源发展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框架。目前的文献只是比较零散地、平面地研究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某一个环节,缺乏全局性的考量。本文一方面以经济力与经济关系的辩证逻辑为线索将新能源力视为一个系统,构建了一个有关新能源发展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系统性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对不同政府扶持方式对新能源力系统不同分力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现有不乏关于新能源相关政策效果的研究,然而并未建立在新能源发展各个环节相互关系的基础上,也并未抽离出政府扶持的目标和原则,这就使得分析缺乏一定的逻辑主线。本文以新能源力系统运转过程为逻辑主线,分别研究了不同扶持方式对新能源技术力、新能源生产力、新能源消费力的作用效果。 第三,遵循“外力内化”的目标,提出了一套逐步分层次的系统性政策体系。现有文献虽也指出中国政府有关新能源方面的扶持存在问题,但对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缺乏系统性,因此只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性探索,难以探寻“症结”之根本,从而难以系统性、整体性地解决问题。新能源力系统分力之间环环相扣,有关新能源发展方面的政府扶持必须协调系统分力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在撤销政府扶持之后形成其可持续运转动力,发挥其对可持续经济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