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探索性少年小说流变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性少年小说是新时期儿童文学亮眼的实绩之一。从它的发表载体——期刊的角度梳理其发生、发展、嬗变的轨迹是一项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本文分析1980年代探索性少年文学崛起的多重动因,认为正是由于现代意义的“少年观”的引领,少年小说从儿童小说中分离出来,同时受到成人文学的牵引和启迪,发表阵地的引领与助推,在突破“教育工具论”的进程中,少年小说大胆地探索,拓展着自己的步伐,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儿童小说的风貌,其气象变得雄壮、阔大起来。1980年代的探索性少年小说呈现出多元的审美风貌,本文通过发表在江苏《少年文艺》上具体的文本来分析探究这一文学潮流的创作实绩。常新港对悲剧现实和成长疼痛的逼视确立起悲壮、苍茫而又有力度的风格;班马和董宏猷从“原始”和“民间”去寻求力量,使得自己的作品野性十足,生气贯注;陈丹燕和韦伶的作品则充分的少女化,女作家们自觉地关注青春期的少女们的身体和心灵的变化,开始书写“成长之性”,儿童文学领域性别视角初现。正是这些作家的辛勤耕耘推动了少年文学的审美进程,奇葩纷呈的景观直接铸就了新时期儿童文学繁荣兴盛的局面。1990年代,少年文学的创作语境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一部分作家投向市场的怀抱,通俗少年文学异军突起,以其繁荣的创作和庞大的受众成为人们无法忽略的文学景观,本文以饶雪漫的少年小说为个案分析这一现象。同时,仍然有一批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坚持纯粹的艺术追求,进行先锋少年小说的探索和试验,如江苏《少年文艺》的“新体验小说”专栏。艺术的探索未有穷期,其轨迹、命运和前景留给人们深长的思索。
其他文献
神经疾病康复是由多学科小组完成的,通常包括医师、护士、理疗师、职业治疗师、言语和语言治疗师、临床神经心理医师和社会工作者。康复过程的目的如下:
毫米波通信是第五代(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它可以提供丰富的频谱资源和超宽带宽从而提升通信系统容量,但与此同时,毫米波频段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功率衰减大,电
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进一步深度融合,工业生产设备逐渐向着集成复杂化和大型智能化方向发展,因此设备巡检成为保证设备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当前巡检工作中存在执行
团队创造力是学术领域以及企业管理领域关注的重点。企业要获得基业长青就需要创新的持续驱动,而团队是企业进行创新的重点主力。在团队创造力的前因变量研究中,团队异质性被
期刊
本研究采用16S rDNA PCR-RFLP分析、BOX-PCR指纹图谱分析、SDS-PAGE全细胞蛋白电泳、16S rDNA全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自我国海南省含羞草(Mimosa spp.)的104株根瘤菌菌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