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金属汞肌内注射后对幼龄家兔的局部和全身毒性作用,了解汞中毒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变化,为了解儿童外源性汞暴露后的毒理变化及进一步干预提供依据。方法:2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幼兔(40日龄)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5只,分别单次肌内注射生理盐水(NS)0.1mL·kg-1和金属汞(Hg)700 mg·kg-1,1400 mg·kg-1和2800mg·kg-1。染毒后每天记录各组动物精神状态、进食、毛发、尿便性状变化及存活情况,分别在染毒前、染毒后7,14,21,28,35天称重、拍摄局部注射部位X线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血汞和尿汞含量;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星形胶质源性蛋白(S100B)浓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肾功能损伤指标和血清电解质;待金属汞在局部无明显扩散时,取心、肺、肝、肾、小肠和局部注射部位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实验组动物在染毒后7-14天开始出现腹泻、进食减少、反应差等中毒表现,染毒后21天开始出现易激惹和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且体重增长开始落后于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在染毒后28天X线提示金属汞无明显扩散趋势,血汞、尿汞浓度升高速度减慢,汞中毒症状持续存在。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NSE高剂量组在染毒后21天开始持续升高(P<0.05),中、低剂量组在染毒后28天开始持续升高(P<0.05),各染毒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血清S100B高剂量组在染毒后14天开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在染毒后21天开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在染毒后28天开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血清TP和ALB在染毒后21天开始明显下降(P<0.05),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肌酐和尿素氮在染毒后21天开始升高(P<0.05),其中中剂量组升高最明显(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Na+、K+、Ca++、Cl-在染毒后28天明显下降(P<0.05),且染毒剂量越大,下降越明显。肺部损害以炎性浸润和肺气肿为主,肝脏损害以肝细胞水肿和炎细胞浸润为主,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个别可见金属汞沉积在肾小球内,小肠可见肠壁增厚、出血和弥漫性绒毛脱落,局部注射部位可见脓性包裹形成,切面可见大量未吸收的汞滴和大量脓性分泌物,HE染色可见多发散在的汞滴,围绕汞滴见大量多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泡沫细胞浸润,同时还可见到肉芽组织形成和小血管增生、出血和充血。结论:单次肌内注射金属汞后不仅造成局部的损伤,还会播散至全身造成多器官受累。染毒后28天左右局部病理包裹形成,汞局部扩散明显减慢,汞吸收速度减慢,局部注射部位符合无菌性炎症变化,同时还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肝肾功能损害和电解质紊乱,为儿童金属汞中毒后的临床病情评估及正确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