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砀山酥梨材料,以叶片为外植体,建立了砀山酥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通过梨黑星病病原菌培养和粗毒素提取,研究了梨黑星病病原菌粗毒素的产生条件和毒素生物活性。同时,研究了梨黑星菌粗毒素对不同抗性梨品种离体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最后,以砀山酥梨叶片为外植体,以梨黑星病病原菌培养滤液即粗毒素作为筛选剂,采用一步筛选法和多步筛选法,在不同浓度毒素的培养基上筛选抗性愈伤组织,建立了抗梨黑星病的筛选体系,获得了抗病突变体植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砀山酥梨叶片为外植体,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碳源、暗培养时间和琼脂用量等对其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叶片再生不定芽的适宜组合为NN69+6-BA 2.5mg·L-1+IBA 0.3mg·L-1+山梨醇20g·L-1+琼脂8.0 g·L-1,暗培养20d。叶片再生频率最高为83%,平均再生芽数2.17。叶片再生苗在生根培养基1/4 MS+IBA 0.5mg·L-1+ NAA 0.3mg·L-1+蔗糖20g·L-1+琼脂6.0g·L-1上已经生根。2.研究了梨黑星病病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培养时间和震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砀山酥梨种子发芽法,叶片测定法,试管苗根、茎生长测定法检测了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梨黑星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培养温度22℃,在黑暗下110 r·min-1连续震荡培养22d时产生的毒素毒性最强。采用四种方法都可检测到毒素的活性。3.以不同抗病性梨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梨黑星菌粗毒素对梨离体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相对透性以及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毒素接种后抗病和感病品种叶片的POD和PAL活性、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其间会有一个或两个峰值出现,且抗病品种叶片的POD和PAL活性高于感病品种,而细胞内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增加比率低于感病品种;同时,毒素使梨离体叶片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且感病品种的下降幅度大于抗病品种。总体来说,梨离体叶片POD和PAL的活性变化与梨品种抗病性呈正相关,叶片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与梨品种抗病性呈负相关,抗病品种对毒素的毒害有更好的抵抗力。4.用砀山酥梨的叶片及其产生的愈伤组织作为筛选材料,以梨黑星病病原菌粗毒素为筛选压力,采用一步筛选法和多步筛选法,筛选梨抗黑星病突变体。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叶片及其产生的愈伤组织忍耐的最大粗毒素浓度为50%,且粗毒素对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有显著的抑致作用,随着粗毒素浓度的上升,抑致作用增强。通过接种病原菌试验和叶片伤害试验鉴定,发现筛选株系耐病性明显高于对照,说明筛选株系有抗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