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观察损伤段脊髓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含量,以及川芎嗪干预对损伤段脊髓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含量的影响。探讨川芎嗪对急性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材料和方法:正常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99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三组:(1)空白组(S组,n=9);(2)对照组(C组,n=45);(3)治疗组(T组,n=45)。治疗组和对照组大鼠按术后动物存活的时间各分为1小时组,3小时组,6小时组,12小时组、1天组、3天组、5天组、7天组和14天组,共9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利用90只大鼠,采用改良Allen’s重物打击法制作胸10水平急性脊髓中度损伤模型。治疗组大鼠伤后30分钟后开始予川芎嗪注射液经腹腔内注射200mg/kg,每天给药一次,存活时间少于5天者用药至死,多于5天者用药5天。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经腹腔内注射,给药次数和治疗组相同。采用改良Rivilin斜板试验、BBB评分(the Basso,Beattie,Bresnahan locomotor rating scale)和联合行为评分(combined behaviour scores,CBS)对各组大鼠脊髓功能进行行为学评分。根据分组,在建模后相应时间点处死对应大鼠获取脊髓标本,每只大鼠取以损伤点为中心的长约2cm的脊髓组织。在受损段脊髓标本中心横行切开两半,一半作P-选择素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灰质中P-选择素阳性血管表达情况并计数;一半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含量。使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比较两组行为学评分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大鼠脊髓标本不同时间点P-选择素的表达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含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随着时间推移,术后改良Rivlin斜板试验显示斜板临界度数均值逐渐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斜板临界度数高,术后7天及14天时,两组间斜板临界度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BBB评分均值逐渐升高,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值高,术后5天、7天和14天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CBS评分均值逐渐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评分值低,术后5天、7天和14天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小时脊髓灰质P-选择素表达阳性血管计数开始升高,对照组和治疗组均在术后1天达到高峰。术后1天、3天、5天和7天4个时间点上,阳性血管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小时脊髓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含量升高,术后24小时达最高;术后6小时、12小时、1天、3天和7天5个时间点上,治疗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含量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对大鼠急性继发性损伤的脊髓有保护作用,能促进其功能恢复;川芎嗪能够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