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电力资源生产在地理分布上整体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而用电需求分布与之相反,供需不均衡愈加凸显,全国范围内的电能优化配置与大规模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刻不容缓。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施工地区微地貌,破坏地表植被及扰动土层,尤其在山丘区,由于施工条件限制不得不进行塔基区开挖及施工便道建设,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同时,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部位所处位置特殊,治理难度较大,这使得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问题越
【基金项目】
:
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科技项目“山丘区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保持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编号:8100-202019156A-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电力资源生产在地理分布上整体呈现西多东少的特点,而用电需求分布与之相反,供需不均衡愈加凸显,全国范围内的电能优化配置与大规模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刻不容缓。输电线路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改变施工地区微地貌,破坏地表植被及扰动土层,尤其在山丘区,由于施工条件限制不得不进行塔基区开挖及施工便道建设,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同时,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部位所处位置特殊,治理难度较大,这使得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问题越发突出,亟待进行综合治理措施设计研究。因此,本论文以山丘区输电线路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西北黄土丘陵区、青藏高原地区、南方红壤丘陵区、东北黑土低山和漫岗丘陵区和新疆山地内典型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治理现状,结合已有治理技术措施,设计一套适用于我国不同山丘区范围内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差异化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为山丘区输电线路的水土保持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对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流失及治理现状进行了调研,对线路施工易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及当前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了梳理总结。调研总结输电线路施工易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包括:1)土方开挖后不及时苫盖保护;2)堆土区临时拦挡措施不到位;3)运载车辆对道路区扰动;4)建材不合理堆放且未进行地表苫盖保护;5)放线施工中大型器材对地表扰动及破坏。当前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临主要困难为:1)施工线路长,防治分区复杂,措施布设缺乏统一规范;2)施工道路水土流失防治与恢复措施不力;3)塔基区植被恢复困难。(2)对山丘区内输电线路工程施工产生土壤侵蚀强度进行测量计算,各山丘区类型间及各侵蚀单元间产生土壤侵蚀强度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大小规律。结果表明:1)山丘区输电线路施工期内整体产生土壤侵蚀模数中最高的为西北黄土丘陵区(13268.06 t·km-2·a-1),其次依次为南方红壤丘陵区(7432.98 t·km-2·a-1)、新疆山地(5317.65t·km-2·a-1)和东北黑土低山和漫岗丘陵区(4617.28 t·km-2·a-1),青藏高原区内数值最低(3698.43 t·km-2·a-1)。而在自然恢复期内,这一数值从大到小则依次为西北黄土丘陵区(7813.27 t·km-2·a-1)>新疆山地(2341.15 t·km-2·a-1)>东北黑土低山和漫岗丘陵区(2075.35 t·km-2·a-1)>青藏高原区(1934.52 t·km-2·a-1)>南方红壤丘陵区(1425.04 t·km-2·a-1)。同时,从工程4类侵蚀单元各自产生的土壤侵蚀模数大小上看,于各时期内数值排序也与工程整体保持一致;2)单一类型山丘区内输电线路工程施工区域中,各时期内4类侵蚀单元内产生的土壤侵蚀模数排序均保持为塔基区>道路区>牵张场区>跨越场区。3)4类山丘区各时期内单位长度的输电线路工程侵蚀量大小排序与各时期工程整体产生侵蚀模数大小排序一致。(3)不同类型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应根据各区域内水土流失特征差异进行差异化设计。本文提出山丘区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布设原则,据此集成了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临时措施为基础,于塔基区、道路区、牵张场区及跨越场区4类侵蚀单元内进行分区布设、分区防治的山丘区输电线路工程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体系。依据5类山丘区内水土流失特征差异对体系内3类措施类型分别进行了差异化设计,并针对处于0~15°、15~25°及25°以上3类坡度区间内的塔基区域进行了差异化措施布设典型设计。(4)选取甘肃750kV平凉变—330kV尚家塬330kV线路工程76#及80#塔基及周边道路区作为试验区域,验证了设计综合治理措施体系适用性。通过实际措施布设及水土流失监测,在植被恢复方面,大部分区域植被覆盖度达到75%以上,从土壤侵蚀模数上看,治理后,两区域内土壤侵蚀强度相较施工期分别降低63%及67%,区域内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其他文献
<正>文。错画也。象交文。——《说文解字》我像原始人那样破坏秩序重组混沌颠倒黑白混淆阴阳……——《厨房巫师》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1)这标识出文学的位置。教开始于诗,而诗也是一种开启。“诗可群”与“兴”中之“同”可作沟通,乃成为礼乐政教的基础、触发点或内在性(2)。思想之风动与时代之变化,常以文学尤其是文体的变化为先,如唐代古文运动,就为宋代儒学复兴奠定了文体的基础;更不用说“五四”文学
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催生了“互联网+教育”新模式。“互联网+教育”不仅丰富并拓展了德育资源和形式,而且提高了德育效率和质量。但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在给德育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对其也产生了新的冲击。网络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各种不良思潮充斥其中。为了避免学生受到不良思潮的侵染,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积极影响,引导学生向阳向好,从而更好地推动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目的:探讨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相关性及对心衰患者一年内住院次数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及32例非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分成四个组,分别测定入院、出院hs-CRP与NT-proBNP,统计一年来因心衰住院次数,比较高敏C反应蛋白与NT-p
<正>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不断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具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重要内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人民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人类社会与动物界的最大区别就是
于坚作为第三代诗歌的重要代表,在诗歌创作上带给诗坛无限丰富的可能。其诗歌植根故乡的土壤,执着且朴素的语言内部敞开的是对于存在的思考和生命的顿悟。于坚以自身的写作实践对现时美学秩序进行反拨,让诗歌真正进入生活现场。《在漫长的旅途中》是于坚对于生命体悟的诗性提炼,本文试图对"灯光"这一主要诗歌意象进行文本分析。
以中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分析0.45、0.60、0.75、0.90kg·hm-2等不同播种量的株丛数、一级分枝数、籽粒数和千粒重等构成因素以及种子产量,研究播种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90、0.75和0.60kg·hm-2播种量对株丛数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0.45kg·hm-2(P<0.05);0.6
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NEHRP)是美国提升国家减灾能力建设,改进城市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抗震安全性的国家协调计划。2021年12月21日,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CRS)发布了“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简介”报告。报告梳理了美国国会自1997年实施美国国家地震减灾计划以来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下国会继续实施该计划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为及时了解美国地震减灾工作提供了政策参考,对地震行业和相
压缩感知理论突破了传统Nyquist-Shannon采样定理,从一个全新视角探讨了信号与采样之间的关系,将其应用于地震数据采集处理中,通过非规则化采集方案设计以及多震源同时独立作业,可以显著提升地震资料采集效率,在保障地震资料品质的情况下有效降低采集成本。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然后对其在海上以及陆上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论述。
青藏铁路是我国交通史上永垂不朽的丰碑,铸就了青藏高原的精神史诗。长长的青藏线不仅仅是一条铁路线,更是一条经济线、生态线及幸福线。文章聚焦青藏铁路精神,以“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设计开展高中地理问题探究式教学,发挥地理学科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