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保护耕地生态安全,调动农户和政府耕地生态保护积极性,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取得很大进展,补偿理论、补偿方式和补偿对象都更加细化,更具可行性。但在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方面,研究仍较为欠缺,当前评价方式多为简单的数据比较,缺乏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也很难掌握耕地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对目标的实际影响。在此背景下,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和科学评估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首先梳理各类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分析各类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具体目标和主要措施;其次,梳理国内外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价研究成果,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理论分析框架,使用德尔菲法筛选指标,从耕地生态利用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耕地生态价值4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TOPSIS法拟合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计算各指标和综合绩效的贴近度;再次,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最后,以浙江省开化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进行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评价与政策仿真,找出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的难点和不足,针对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论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使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绩效,发现2007-2015年间,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耕地生态利用绩效、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耕地生态价值均保持上升趋势,并都在2015年达到最大值,说明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显著,较好完成了保护耕地生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的主要目标,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有持续推广的必要性与实施的可行性。(2)通过计算,发现耕地生态价值虽然波动明显,但总体仍保持上升趋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使全社会全体人员受益,需要对促进耕地生态价值提高的个体进行奖励,同时遵循“谁保护,谁受益;谁享受,谁付费”的原则,需要建立耕地生态补偿持续增长机制。(3)通过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分析各单项指标和耕地生态补偿综合绩效的贴近度。结果表明影响最大的4项单项指标分别是农户参与耕地生态补偿积极性(X8)、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X4)、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X1)和外出务工人数(X9)。这表明,为提高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重点是提高农户满意度、提高农户收入和支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4)经过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对比分析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与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未实施的两种情况,发现2010-2025年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期间,开化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年平均增长率为10.3%,高于政策未实施期间7.5%的年均增长率。结果表明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时,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增长速度更快。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改革建议:(1)设置合理的补偿标准,确定经费投入领域,在耕地生态补偿政策综合绩效影响较大的领域增加投入,以此提高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实施绩效;(2)扩展耕地生态补偿方式,综合使用现金直补、实物补偿、技术补偿等多种补偿方式;(3)提高农户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参与度,以此提高农户的耕地生态补偿政策满意度和农户参与耕地生态保护积极性;(4)设置合理的补偿周期,根据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在增长曲线上涨缓慢时增加投入,使耕地生态补偿政策取得预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