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型丙酮酸乙酯滴眼液,以解决丙酮酸乙酯水溶性差,易挥发等问题。实现局部给药,药物缓释,提高生物利用度,以期能达到低毒、有效和高生物利用度的药物治疗效果。 方法:以丙酮酸乙酯为模型药物,以壳聚糖、醋酸乙烯酯为载体材料,采用接枝共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型丙酮酸乙酯;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分析检测壳聚糖纳米粒载药前后红外光谱、粒度分布及纳米粒表面带电情况等变化;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壳聚糖醋酸乙烯酯接枝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 建立测定壳聚糖纳米粒丙酮酸乙酯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采用Agilent12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4.6mm×150mm,5μ m),柱温:25℃,流动相:乙腈-水(40∶60,V/V),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 l。并对该方法的线性相关性、专属性、日内日间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等进行了考察。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壳聚糖纳米粒包封率,并对壳聚糖纳米粒丙酮酸乙酯进行体外释药的研究。 结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示壳聚糖与醋酸乙烯酯接枝前后红外谱图对比,1740cm-1处出现新峰,该峰位为C=O伸缩振动峰,表明壳聚糖与醋酸乙烯酯接枝成功;根据元素分析法测得壳聚糖醋酸乙烯酯接枝物平均接枝率为42.617%,从另一角度证实壳聚糖醋酸乙烯酯接枝成功;此外与壳聚糖相比DSC特征峰均发生明显改变,表明壳聚糖与醋酸乙烯酯成功接枝。荧光分光光度计F-4600测定壳聚糖醋酸乙烯酯接枝物的临界胶束浓度是0.1mg/ml,所以当浓度大于0.1mg/ml,壳聚糖醋酸乙烯酯接枝物将通过自组装法形成亲水表面疏水核心的纳米粒;中粘度壳聚糖与醋酸乙烯酯反应形成的纳米粒Zeta电位平均值为47.8±4.4mv。接枝共聚法制备的壳聚糖醋酸乙烯酯纳米粒粒径均一,平均粒径590.3±20.2nm。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丙酮酸乙酯的含量,丙酮酸乙酯峰与辅料及溶剂峰分离良好,浓度在1~100μ 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低、中、高浓度丙酮酸乙酯对照品溶液的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3%(n=5),重复性试验的RSD为1.25%,稳定性试验的RSD为1.3%。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1.5±1.0%,93.5±0.2%,94.4±0.4%,包封率三批样品的包封率分别为87.2±0.22%、90.5±0.15%、91.1±0.17%。含量检测结果的RSD为0.9%、0.5%、0.3%。 体外研究表明,含有等量丙酮酸乙酯的样品中,载药壳聚糖纳米粒显示出更好的释药性能。 结论:实验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专属性强、精密度高、加样回收率好、简便易行、结果精确可靠,可用于壳聚糖纳米粒中丙酮酸乙酯含量的测定。壳聚糖与醋酸乙烯酯在硝酸铈铵的作用下可成功接枝形成两性壳聚糖纳米粒,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良好的复溶性,纳米粒粒径小、分布均一,具有较高的正Zeta电位。载药壳聚糖醋酸乙烯酯纳米粒表现出良好的缓释作用,有望实现丙酮酸乙酯在眼部的局部给药、提高丙酮酸乙酯在眼部的生物利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