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综合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延迟吸收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中医证素等特点,分析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肺炎延迟吸收的主要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存在延迟吸收可能的危险人群提供借鉴。 2.从中、西医角度,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延迟吸收的发病机理。 方法: 1.参照《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版)》和肺炎延迟吸收的标准,纳入符合条件的病例36例,参照《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进行中医辨证分型。选取同期住院且资料完整的正常吸收患者43例做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学特征。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 2.通过文献学研究,综合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研究,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延迟吸收的机理。 结果: 1.延迟吸收组与对照组患者,年龄分布差异、基础疾病差异、肺炎严重程度差异、发病到就诊天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基础疾病中,又以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延迟吸收组与对照组患者,实验室指标中肺炎支原体感染、PCT异常、凝血异常、肿瘤性指标异常、痰检异常、胸部CT多肺叶浸润、肺结构破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其中凝血异常、肿瘤系列异常、痰检异常、胸部CT多肺叶浸润、肺结构破坏为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吸收延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3.延迟吸收组患者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热壅肺、气阴两虚、痰湿阻肺;舌象特点以舌色暗、红,舌苔黄、厚、腻;脉象的沉、数、弦为特点。 4.中医学认为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吸收延迟的病机为正气亏虚、瘀血阻滞、痰热蕴肺;现代医学认为导致肺炎吸收延迟的可能原因为:宿主因素、病原体差异、生物被膜形成、局部炎症的持续存在、误诊等。 结论: 临床过程,当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年龄大于60岁;伴呼吸系统、肾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病史;实验室检查除常规感染性指标异常外,提示凝血功能异常、肿瘤指标异常、胸部影响学显示多肺段浸润或肺结构破坏;中医辨证提示就诊之初病位已处于气分、血分,且以痰盛、热盛、或气阴两虚为主症,需提高警惕,防止吸收延迟的出现。